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教育   3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张其昀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形成了其独特的儿童本位的中小学教育思想。他认为修身为一切教育之根源;倡导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之教育理想;主张社会中心教育;提倡公民教育与人才教育应兼顾并重,教育需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2.
课堂话语互动与学习辩证地联接在一起。学习科学的新发展要求不应仅仅研究课堂话语互动环境与结果,更需要实时分析课堂话语互动过程。交互论证分析超越了传统的静态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能够动态地实时分析课堂话语互动。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争论这一典型的课堂话语互动形式,借助交互论证分析,对研究案例进行三步骤分析,不但揭示了学生话语互动中所运用的交互形式,阐明了话语互动质量,而且清晰地描绘了课堂话语互动如何促进个体的深度学习,学生个体的意义构建如何影响小组论断形成,以及作为机构代表的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研究表明课堂争论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也进一步指出构建新型的教师角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3.
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自我理解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解释学的视角看,教师实践智慧即教师的自我理解.教师如何通过自我反思、理解情境和他人,并最终理解自己,将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关键.尽管有关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实质都是教师从不同方面对自己的理解.教师将通过与自己的经验传统、教学情境、学生、同事以及教育理论的对话而不断加深对自我的理解,从而生成实践智慧,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存在的有限性和历史性意味着不可能有绝对的理解,所以教师实践智慧仅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24.
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对话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包含三个层面:问题的地位、问题的特征和问题的提出。具体而言,问题在对话教学中具有优先性;对话教学需要具有开放性和方向性特征的真问题;如何提出真问题是没有任何现成的规则可以遵循的,只能依靠教师的实践智慧,即教师的提问智慧。  相似文献   
25.
在我国当前的对话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因为不愿敞开自己去倾听学生,导致对话教学退变为"问答教学"。教师倾听是对话教学的应有之义,对话教学中的教师倾听并非是一种教学技术或方法,而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倾听智慧的生成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的前见反思、敏感性、换位思考以及倾心投入等。  相似文献   
26.
深度学习被视为一个话语互动的过程.由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对话研究中心承担的"共同思考项目",主要研究课堂交谈对学生高阶思维以及合作关系的影响,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力.该项目以社会文化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提升学生的探究式交谈能力.该项目以构建课堂交谈基础规则、构建新型教师角色、创设合作文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儿童哲学(P4C)的融合作为实施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和个体推理能力、课堂话语互动质量、教师引导策略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27.
探究式交谈与传统的演讲式交谈不同,具有发展性、宽容性、相互信任性以及批判式的共同构建性等特征.研究发现,探究式交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的深层次论证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反思能力等都明显增强;能够构建合作型师生、生生关系,交谈中不但话轮有序转换,而且交谈参与者作为一个小组而互动,寻求共同理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理解.探究式交谈的有效实施需要构建新型互动学习观,构建新的课堂话语互动基础规则,设计开放性问题,提升课堂话语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28.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9.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需要构建可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新教师素养。欧盟、美国以及新加坡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教师核心素养内涵和框架的比较研究可为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与价值的复杂融合,其核心是教师需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其构建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0.
对理想化的、去情境化的对话模式的追求是课堂对话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将最终危害教育实践。课堂对话需要对情境保持敏感,西方国家课堂对话的类型研究、文化研究、学科内容与学习任务研究以及内在张力分析等都揭示有效的课堂对话需建基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基于此,我国的课堂对话研究应注重实证研究,关注实然的动态的课堂对话,摒弃对理想化的、去情境化的课堂对话模式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