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绵阳师范学院根据自身办学的历史与现状、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结合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以教师教育为根本,强化学生师范技能的训练,发挥学校传统优势;以"三座立交桥"为纽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教育资源;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全校辐射式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培养针对性强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是说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时既要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又要不为之所拘,从一种高度看待生活。这句话本是指诗人创作而言,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同样可以运用于经典的阅读与教学中。具体来说就是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时,既要进入文本,从语句、结构等方面对文本加以解读;又要走出文本,多角度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83.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内核,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目前,羌语处于濒危状态,严重影响着羌族文化的传承和羌人的民族认同.要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羌语,除了出台相关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提供足够资金,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之外,还应该采取如下教育措施:不断增强羌族民众的民族语言自信;大力加强羌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着力培养和培训羌语的师资;高度重视羌语的家庭传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  相似文献   
84.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惩治腐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多年来受到全党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反腐保廉的监督制约机制,并查处了一大批大案要案,惩治了一大批社会蛀虫,为保证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85.
(1)用分析的方法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2)知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和用途,掌握识别岩石的简单方法.(3)地球的内部构造及其火山和地震的成因.(4)认识岩石的风化和水流的搬运作用,知道卵  相似文献   
86.
本课(九义教材人教版第七册第3课)与第1、2课构成本册“电”的教学单元。在设计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电”的知识,又要注意与高年级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87.
调查发现,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通俗读物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与中学生阅读背景有一定距离的经典名著则遭受冷遇。因此,金庸小说入选高中《语文读本》的做法具有合理性。通过对金庸小说的阅读指导,既提高学生阅读一般读物的水平与质量,又达到了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关于开展大学生"读经"第二课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明 《教育与职业》2007,(20):188-189
由于现实的需要和我国古典经书的巨大价值与作用以及"读经"活动积累了相当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因此开展大学生"读经"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与此同时,对于经书中的一些糟粕,需要做细致的鉴别与批判工作.  相似文献   
89.
反复拜读付昶服老师执教的《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的教学实录(载《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收获颇多,特别是如下两方面的特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发扬。 1.充分体现了自然课教学就是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特点,要让学生认识箱内的空气是在“火的热量”作用下从温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  相似文献   
90.
关于有效教学的标准,国内学者已进行了一定探讨。如钟启泉先生认为,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崔允漷老师指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何善亮老师认为,以学论教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根基,人的生成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能否促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是我们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一个更为基本的标准。[1]这些探讨主要围绕着学生而展开。诚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理应从学生视角出发来研究有效教学的标准,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