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十年来我国中职教师培训政策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出台了包括学历层次提升、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系列文件,促进了中职学校师资培训体系的形成,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教师积极性缺乏,培训的城乡差距大,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对此,应健全师资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培训基金;加强对县乡村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32.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相关获奖项目,聚焦农村人才培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内容丰富,分布广泛,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动向与趋势,为我国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树立了优异的学习样板,也为全世界减贫事业及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光辉的中国范例。  相似文献   
33.
德育工作有效性缺乏是制约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主要障碍,其成因既有社会转型期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有重“技”轻“德”的观念误区以及德育主体自身的问题.要增强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就必须针对涉农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实施明确目标、完善课程模式、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德育工作者素养等策略.  相似文献   
34.
张志增 《职教论坛》2005,(22):26-29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市场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出现了生源短缺、结构失衡、资源流失、效用降低等市场失灵现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服从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因此政府应主动担当起“调节器”、“加油站”和“守护神”角色,并针对其市场失灵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5.
建筑学是当前的一个热门专业,许多院校都在进行"应用技术型"方面的改革。基于此,从"国外相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国内建筑院校成功经验的推广"和"主要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以期探求优化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36.
1989年6、7月间,我们在阳原、完县、青龙、藁城、丰宁、南宫、丘县等七县(市)进行了一次农村初中毕业生择业心理态势抽样问卷调查,36所乡(镇)初级中学的2354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了答卷。由于调查采用了事先不做动员和引导,召集学生现场填充问卷的方式,因而其答案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情绪和看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数度。  相似文献   
37.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在新的时期,应该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积极为农民增加收入发挥作用。一、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发挥重要作用农村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近些年相当一批农村职业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多种功能,对在新形势下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一)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能力支撑。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专门人才的教育,其根本属性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  相似文献   
38.
县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先进性、骨干性、企业性。县级职教中心的运行机制是政府统筹、部门联办和高效的行政管理。文章还论及了县级职教中心的教育学阶值。  相似文献   
39.
从1999年秋季起,我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陆续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规划语文教材(实验本)及在此基础上加工而形成的国家规划语文教材(基础版).从教学实践及其效果看,这套教材贴近时代脉搏,体现职教特色,具有"实际、实用、实效"价值,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当然也有一些瑕疵,需要继续雕琢、改进,以达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40.
深化农村职教改革满足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农民易于接受的转移方式,而且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缓解城市过度膨胀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深化改革,优化办学理念,强化培训功能,调整供给内容,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