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服饰总是是与伦理紧密相连的.从服饰的流变入手,可以观伦理,服饰的流变中潜藏着传统伦理的权变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可以为当前服饰伦理的价值构建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通过确立系统、开放和渗透的基本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专业格局和学科壁垒,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整合和课程体系的纵横打通,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3.
爱情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情是人类异性个体之间基于性生理基础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倾慕、积极奉献的行为和心理,它包括性爱、理想和情爱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类性行为的道德基础,爱情作为性行为的人类特征,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文明发展、道德进步的产物,爱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性爱与情爱的统一及其专一性、排他性,但它们并非存在的状况,而是社会的规范,爱情不仅把人类的性生活提升到一个高尚的境界,而且有利于人的本质的确证、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宗法血缘家庭的基础之上,家国同构。家庭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道德关系,家庭道德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家庭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生活和运转。传统文化带着明显的家庭传统的特征,有人甚至称之为家族文化。本文即从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三个主要特征揭示家庭道德传统对它的深刻影响一、传统主义所谓传统,指由历史积淀、沿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道德风俗、价值观念、行为心态等诸要素构成的稳定的有机系统。它是由特定的人类群体所创造、沿传、信奉和遵循的稳定的文化模式。传统主义就是信奉和顺从传统,以固有的文化传  相似文献   
25.
中国伦理道德在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酝酿孕育时期,太平天国时的准备时期、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中西比较、戊戌至辛亥的建立时期,它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三次较大的转折,既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表现为由物质化到制度化再到思想化,最终深入到道德化的逻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6.
“理”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它在古代哲学中表现为天理,在近代哲学中表现为公理。本文认为,从天理向公理的转型,不是对西方学说的简单移植,而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近代西方学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公理与天理属于不同的哲学形态,它的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7.
“人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目的和意义问题,是哲学与宗教思考的基本问题。哲学家和宗教家生命起源问题的关注其实都是他们对人生目的与意义的关注方式之一。作为一名宗教哲学家和思想家,池田大作从未放弃其本位的立场,他相信人的内在精神革命有着社会革命的优位性,但是,怎样才能实现人的内在的精神革命呢?池田认为,唯有认识了“人”的本质,人的革命才有切入之处,而构成池田“人的革命”的哲学基础,就是由户田城圣(创价学会第二任会长)所提出并由池田进一步发展的“生命论”。  相似文献   
28.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伦理道德具有不同的思想实质和理论形态,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革,促进了传统伦理道德向近代伦理道德的转型,后者体现在伦理精神的变革、价值观念的转换和道德原则的更替等方面,从理论形态而言,这一转型的实质可以概括为消解道德认识和道德原则上的绝对主义、摒弃形而上的道德本体和解构道德标准上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29.
<正> 我国学术界一直把孙中山视为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刚刚兴起的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中,很少有人给孙中山一席地位。其实,孙中山不仅在近代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在现代思想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