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体育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伯沆先生借存书目》(下称《借存书目》),是近代著名国学家王瀣先生的遗书目录。这份私家藏书目录不仅是整理王氏遗书的重要资料,而且对王氏学术思想以及文献学、文化史、文物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隐隐何甸甸]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何等。这是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验修订本)《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注释。既然“甸甸”是象声词,那么“何”怎能注为副词“何等”?副词能修饰象声词吗?实在是令人莫名其妙。把“何”解为“何等”也不切合语境。“隐隐何甸甸”这句诗紧承“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几句,而“何等”意为“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见《现代汉语词典》),它在诗中只会起到表现车声很响的作用,造成热烈欢快的气氛,这显然与上文描写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泪别的情景不协调。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扬州慢》(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语句。这篇课文有条注释为:  相似文献   
15.
赏析古诗词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试题常常涉及对比和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例如高考全国卷1999-8题是赏析杜甫《漫成一首》,选出不恰当的一项,其中C项为:“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又如全国春季卷2001-8题是赏析王维《鸟鸣涧》,选出不恰当的一项.其中A项为:“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  相似文献   
16.
许多论著都说“虽”后是事实译为“虽然”,“虽”后是假设则译为“即使”。但有时“虽”后的情况究竟是事实还是假设很难认定,因此就出现了此书译为“虽然”,彼书译为“即使”的混乱现象。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么一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中学高一高二女生800m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遵循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建立解决问题假设和实验验证的基本教学程序,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分组分段计时跑和间歇跑等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速度时间感和距离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