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对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中国教育有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例如,他的教学原则曾为中国的教师广泛熟悉并在教学中运用.这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有帮助的,至少是使教学活动走上了一个更为自觉的探索道路.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解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自觉性原则,称为五项原则.有些中国学者扩展为六项、七项甚至八项,但基本框架、基本内容还是那五条.  相似文献   
102.
教育与时间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中,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不论以怎样的方式生活着。 教育似乎应当是比较自觉地关注时间的。实际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分别作一些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3.
课程是什么     
课程一词,大家都很熟悉.很多我们熟悉的东西,若问问这东西究竟是什么,还未必能明向地回答.例如,我们常说教育,可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就不是都能说清楚的.又例如,我们一辈子做人,可是"人是什么"的问题真的不容易回答.  相似文献   
104.
读书时,听讲时,常常是面对一句话,或一个论断,一个命题,一个结论.大体是肯定性语句.然而,在读书时、学习时,还要不要思索一下,甚至疑惑一下呢?还要不要问几问呢?还要不要不那么肯定呢?  相似文献   
105.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同样六个字,组成了三句不同的话,这体现了汉语的表现力。同时,这三句话也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这三句话在有的地方只是一些口号,或者只停留在口头而未加深思,未予充分践行。现在,我们就这三句话分别作稍微详细一点  相似文献   
106.
"三个面向"是正确的,却是不够的。人的发展是社会中其他一切发展的前提,社会的一切发展又都是为了人,因而一切的面向都应以面向人及其发展为基础。教育具有前提性、根本性,比较政治、经济,教育对人的发展有更高的价值。面向教育,就是面向人自己。因此,教育不只是面向者,更应是被面向者。谁都应当面向教育,都来面向教育。这样,我们的社会才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健康、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7.
教与学是相对依存的,但不是相互对称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教以学的需要为前提,学并不以教的需要为前提。教是要走向自我否定的,学却要走向自我肯定。教在自我否定中自我肯定,学在自我肯定中自我成长。教与学的非对称性对教师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教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获取知识的那种知识。教师不仅要学习,更要站在元学习的高度去引导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更有知识,更要让学生变得比以前更聪明、更智慧、更高尚。  相似文献   
108.
我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取得了巨大发展,发生了某些根本性的变化,那么,未来20年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对之进行探望显然有助于增加现实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其中,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多样化、产业化、国际化、民主化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正是本文所着力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9.
素质:人的内在之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辞海》和心理学大词典都把素质视为先天具有的生理解剖特性。本文对素质结构作出新的理论界定,认为素质是指在修养过程中平素养成、逐步形成的人的一种内在之物,包括生理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还指出素质是文化的历史积淀及个体自己长期内化的结果,并通过行为外显,且有他人评价介入。因而,要养成良好的素质,必须经过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念导向和个人自觉地持久地塑造自己,在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0.
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说,人“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又说,对于人,“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本文按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审视了一下我们常说的教育目的。在本文之结尾,我们提出了“有我而忘我,忘我而有我”的相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