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93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经济全球化在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的同时,也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加强。事实证明,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扩大内需才是我国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最好良方,过去如此,今后也同样是这样。  相似文献   
72.
我国西部地区虽然具有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比较优势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在确立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应通过改善环境、延长产业链等途径,培育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3.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使用已近三年,在这套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的比例,这无疑代表了许多语文教育者的心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不加强中国的传统教育,那么我国那些闪耀无尽光华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如何应用U—I图象来分析稳恒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关系及求解一些稳恒电路中的问题,说明了利用图象求解问题,不仅可以避免繁锁的计算,而且能使问题变得形象和直观。  相似文献   
75.
叙事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有其鲜明的研究特点,能够弥补其他研究范式的缺陷。运用叙事研究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因而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6.
徐燕 《江苏教育》2005,(2B):31-31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77.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9):66-67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发展分为初创阶段、恢复阶段、调整充实阶段、转轨阶段。目前,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已初步建立了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系,并逐步开始建立技术支持体系,在规范组织管理、加强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交流,以及抓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等方面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78.
数学学科以其独具的思维性、逻辑性等内在性质成为渗透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强势学科。渗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策略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改变传统数学课堂相对任务单一、形式单调、目标单向的问题,能否促进教师心理素质教育理念向实际课堂教学行为有效转化的问题,能否解决学生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问题,能否完善学生的个性,推动其素质健全、健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暑假里,兵兵和青青参加了"数学爱好者"夏令营活动。一大早,大家就整整齐齐地排成了一排,准备开始今天的活动。老师站在队伍的前面,说:"小朋友们,你们都是爱动脑筋  相似文献   
80.
地坑院作为中国具有鲜明地域性的传统民居,承载着黄河沿岸地带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援引空间生产、文化地理学相关理论,对地坑院旅游景观化重构这一典型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地坑院蕴含着生存至上的哲学思想,村民生产实践依附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并形成生活习惯,社会关系体现在以地坑院为关键节点的交往逻辑中,文化传承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活态延续上.以当地政府为主导的生产者联盟直接推动了地坑院旅游景观化空间更迭,促使其由生存文化表征的居住空间转化为审美文化表征的景观空间,并造成地坑院空间属性、人地关系、文化传承等层面的重构.这种空间重构的实践活动,驱动着乡村空间功能再造和地方性变迁,进而让乡村空间生产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