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阅读烛光]书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应用性文体。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协商问题、沟通情感。它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及时联系,加强交往。写信应该说是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它更适合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个人的观点。从这方面来讲,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仅就"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环境下国家档案馆的共享化建设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以供探讨。一、国家档案馆共享化建设的涵义及其现实意义所谓国家档案馆共享化建设,是指以"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永久保管和社会利  相似文献   
54.
2004年7月8日下午,上海市档案学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党建工作会议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会议由市档案学会常务副会长仓大放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增补王晓华为市档案学会副秘书长兼学会办公室主任及蔡友铭辞去市档案学会副会长的提议;听取了秘书长何鸿根传达的今年2月20日市社联召开的  相似文献   
55.
2006年6月6日至8日,京津沪渝档案学会第七次学术工作研讨会在重庆市举行。会议交流了四市档案学会工作的新情况、新经验,并以“档案与城市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学术研讨。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档案学会领导孙森林、四市档案局和学会的领导陈乐人、荣华、吴辰、陆大钺及秘书长(副秘书长)、论文作者、重庆市部分区档案局和市直机关、企事业档案部门的负责人等,共36人。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明树、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徐塞声到会讲了话。会议共交流档案学术论文8篇。会议认为,探讨“档案与城市文化”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以城市文化建设为切人点,来推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作为与新发展。  相似文献   
56.
2006年11月13日。上海市档案学会举行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在常务副会长仓大放主持下,重点讨论了学会换届工作的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57.
[阅读烛光]大千世界,变化无穷,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发生着许多事情,而且有些事情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把这些事情很好地记录下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如何写好记事类的习作吧!记事类习作是小学阶段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写人离不开事,写活动离不开事,写日记、写读后感等都离不开事。因此写好记事类的文章可以说是写好其他类习作的基础。如何写好记事类的习作,首先要学会捕捉,善于发现,从自己身边寻找材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其次要真实地记叙事件的过程写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反映出真情实感。这可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哟!除此以…  相似文献   
58.
语音盲分离问题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语音信号卷积混合模型的特点,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时域计算复杂的卷积变换为频域简单的瞬时分离,考虑语音信号的非平稳和自相关特性,采用非迭代的基于二阶统计量的盲分离算法,并在转换回时域前解决排序和幅度模糊问题,该方法没有遮代过程,处理速度快,最后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上海档案》2000年第4期发表的郭红解《从“科技史料走进博物馆”说开去》一文(以下简称郭文),提出了一些值得档案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引起了笔者的进一步思考。 思考之一,如何看待媒体报道的导向作用。 今年6月1日《文汇报》以“科技史料走进博物馆”为题,报道了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将曾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档案史料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份珍贵的档案史料由试验记录、检测报告和1965年国家颁发的重大成果鉴定证书组成。几乎同时,上海各大媒体纷纷刊发了这则消息。郭文正是针对这一情况而发表的。笔者认为,“人工全  相似文献   
60.
中国钱币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经历了实物货币、称量货币、铸造货币、打压货币这样一个完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时间脉络长而清晰,历史、艺术内涵既丰富又复杂,币材多种多样,形状独特,铭文书法随时而异。尤其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逐渐抛弃了沿用几千年的铸造货币,转而使用更先进的打压货币。这种转变不仅带来了大规模生产而产生的巨大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思想观念上的震动,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因此,通过钱币的陈列展览来揭示大文化背景下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