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文璐 《新闻前哨》2010,(9):28-28
楚天都市报15年的办报经验与转型实践。给处于新的历史性发展关头的中国都市报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82.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从今年4月1日起,亿万电视观众在晚上7点38分的黄金时间由此而聚焦荧屏:《焦点访谈》将评说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这个栏目开播不久,便受到观众和新闻同行的关注与好评。4月20日,丁关根等领导同志专门与这个栏目的部分制片人、记者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83.
不管你是否乘坐过美国汽车,但对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李·雅科卡或许都不感陌生。几个月前,当这位既传奇又浪漫,因许许多多故事而闻名世界的“老汽车”,信步走出与他公司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大门时,他那曾指挥生产过成千上万辆汽车的手便当空劈下:“要同中国合作100年。”“我感到这里的人正在创造历  相似文献   
84.
成都是个对我国新闻发展而言具有标本意义的地区,是都市报实践与理论的发端。从90年代中期起本刊就开始关注这里的发展变化。2004年2月,本刊在区域报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框架下专题采访了成都报业。三年多过去了,成都报业总体格局看似山水依旧,实质上竞争与探索一刻也没停歇,新的变化、思考每天都在发生。从上一期起,本刊在梳理"晚报早出"这样一些实践层面有争议的焦点问题的主题下开始重新探访一些重点地区,本期是"有效发行",因此本刊记者再次走进成都。  相似文献   
85.
"像甘远志这样的记者,我们这儿有一大批……"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普通编辑记者,亦或是行政人员,不约而同,很多人这样说. 短短几年间,海南省有五名新闻工作者倒在工作岗位上.看得出,这些同伴都还留在人们的心里,言谈话语中,偶而提及,让人一阵阵沉重.  相似文献   
86.
随意翻翻每天送来的几份杭州当地出版的都市报、晚报,与<国际救援中的地缘政治><家门开放的背后是国门开放>等标题面对面,读下去,觉得这些报纸颇有深度、挺文化.  相似文献   
87.
抓精品抓管理创一流──记新华社上海分社文璐,徐胜在新华社上海分社采访,时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深远而浓厚的业务气氛。沈世纬的新闻理论研究,吴复民的综合经济报道,李正华的工业报道,张学全的科技报道,赵兰英的文化报道,谢金虎、张持坚的浦东报道,陈毛弟的政治报道...  相似文献   
88.
中国的报业重镇上海,早在100多年前,新诞生的中文报纸就在竞争中成长起来.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为打开销路,每份报纸售价8文铜钱,而另一份办了十多年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的售价是30文.因内容和售价等方面不如<申报>,降价后亏损严重,<上海新报>在<申报>创刊5个月后停刊.此后20年间,<申报>独占上海报纸市场,并逐渐扩展到江浙及国内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89.
从9月12日起,北京站以东过往的行人便随时都可以从高高矗立在那里的大屏幕显示系统上,看到新华社发布的国内外最新消息。同时,国内各广播电台、电视台也可随时收到新华社专线播出的各种新闻。开设广播电视专线和大屏幕新闻快讯发布系统不仅是新华社新闻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上的一件新事,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尝试。为此,本刊记者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新华社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90.
一个多世纪以前,在鸦片战争炮火掩护下,涌入我国的西方冒险家队伍中,有个国际烟草托拉斯——英美烟草公司。当它在上海找到了立足之地后,就创办了一张报纸,名为《北清烟报》。这便是我国最早诞生的企业报之一。从那时起,经过漫长的岁月,企业报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目前数量最多的一个报种,拥有读者数十万,并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那么,它们的现状如何,发展趋势又怎样呢?在全国第四次大企业报经验交流会之际,我们同一些企业家与办报人进行了交谈。一、转轨变形后企业报的归属记者:企业报作为我国报业体系的一个分支,几年来与党的中心工作的重点转移同步,现已基本完成了它的转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