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5492篇
科学研究   1063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524篇
综合类   186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70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归纳和分析了报刊英语标题所具有的独特的语法、别致的词汇、生动的修辞以及精当的典故等四大语言特点 ,并精选了实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72.
对智能测试系统的开发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并实现了该系统的两个重要部分——题库系统和网上考试系统,题库系统中的标准化试题系统、试卷系统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动性作用。网上考试系统具有智能性特点。  相似文献   
73.
王伟  钱芳 《新闻前哨》2004,(4):41-42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应该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以为,广播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主要是通过传播先进文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4.
戏曲广播作为广播媒体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节目形式完备,但结合当前广播文艺工作的实际,它又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传统戏曲文化发展的萎缩,听众的老化和节目播出形式的相对成熟所带来的创新慢节奏,已经是戏曲广播工作不得不正视和面对的现实。如何在广播传媒面临新的变革的形势下将广播文艺的传统项目——戏曲广播办活办好,办出特色,是一个必须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76.
构建图书馆的手机短消息服务平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文以作者所在的图书馆实际开发的手机短消息平台为参照,分析手机短消息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优势,阐述应用手机短消息平台构建图书馆咨询服务新模式的方法,探讨短消息服务的运作与实现。  相似文献   
77.
施中梁 《今传媒》2005,(6):32-33
党中央一再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可见“三贴近”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媒体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能力的必由之路。“三贴近”中,贴近群众是核心。贴近了群众,也就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与新闻媒体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把群众的意愿与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质疑“非请示性公文”概念,认为“非请示性公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较为模糊,且可能引起党政公文处理中不解或误解,提出应当将其改称为“非请求性公文”,其外延包括“请示”、上行“意见”、请批“函”、“议案”等四个公文文种,这样概念清楚,所指明确,便于操作,有利于达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本文研究的是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的南宋禅画《潇湘卧游图》中的全部题跋。目前,该画上现仍留存9条南宋人的题跋,5条明清人的题跋,另有1条南宋人的题跋散佚,但载于《石渠宝笈初编》。题跋保留的完整性,留下了丰富的资料。经由9条南宋人的题跋,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南宋时自上而下的修禅风气,非但使士人居士与禅师之间相互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还使士人之间多有结社交游。第二,《潇湘卧游图》中的禅意,使南宋居士们阐发无穷,显示出深厚的禅学素养。第三,题跋中的南宋士人,并非交游圈中的画家或收藏者,而是围绕着禅社而结交的社友,对禅意的探究多过对画意的欣赏。自明代之后的题跋,则如今天常见的样貌,主要围绕鉴定、鉴藏展开论述。各种语境的题跋,生动地呈现出了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士人之兴致所在。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的是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的南宋禅画《潇湘卧游图》中的全部题跋。目前,该画上现仍留存9条南宋人的题跋,5条明清人的题跋,另有1条南宋人的题跋散佚,但载于《石渠宝笈初编》。题跋保留的完整性,留下了丰富的资料。经由9条南宋人的题跋,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南宋时自上而下的修禅风气,非但使士人居士与禅师之间相互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还使士人之间多有结社交游。第二,《潇湘卧游图》中的禅意,使南宋居士们阐发无穷,显示出深厚的禅学素养。第三,题跋中的南宋士人,并非交游圈中的画家或收藏者,而是围绕着禅社而结交的社友,对禅意的探究多过对画意的欣赏。自明代之后的题跋,则如今天常见的样貌,主要围绕鉴定、鉴藏展开论述。各种语境的题跋,生动地呈现出了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士人之兴致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