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中国伦理史上有关人性的探讨为线索,结合西方伦理学有关人性的主要观点,按照马克思主义伦理原则分析了“自私”的含义,澄清了大学生对“自私”的误解;并阐明了自私对社会及个人自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中西方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在德行伦理的研究中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中庸(中道)原则。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比较接近,但仍有些微的区别,此区别伴随着圆点儒家的发展而越发显著,原因之一在于提倡中庸的目的之不同。儒家对社会之和谐的过度追求带来其“往后看”的思维方式,因传统和保守而走向道德理性主义;古希腊之中道因以个人幸福为出发点而产生“向前看”的思维方式,因进取和创新而走向科学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13.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体现了与其形而上学、心理学、生物学的一致性.认真审视中道说,则可知其不仅包含中道观、中道方法,更内蕴着深刻的中道精神,即至善是理性和欲望的契合;意味着德性论和规范论的统一;意味着众人之治好于个人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