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0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曾宝俊 《科学课》2014,(5):80-86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的不同,如何缩小新的理念和实际教学之间的差距,是广大科学教师在科学课的设计、教学、反思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自问以下几个问题,将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82.
孩子们可以探究什么样的“暗箱”? 《暗箱里有什么》为学生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家研究事物的场景,让学生动用自己能够运用的方法去探测暗箱里的物品,以此感受探究世界的乐趣。给小孩子探究的“暗箱”的内部结构不能复杂也不能简单。过于复杂的信息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判断,过于简单又容易猜出结果,使孩子失去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83.
这几天,重读《科学课》杂志2003年第3期中的评论员文章《无须懊悔》,文中的一句话:“出点错也未尝不是好事……”使我想了很多很多:在我们的课堂上或者在我  相似文献   
8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从众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事物的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概括形成概念或一般的原理,是中高年级科学启蒙教育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次论坛就如何在活动中准确把握科学探究的内涵作简单的分析、探讨,以阐述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5.
曾宝俊 《中国德育》2006,1(10):42-45
21世纪的教育需要人文关怀,现代社会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环境,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6.
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领悟科学的本质,就是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接受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没有国界的文化,意义十分深远!相信老师们对这一观点没有异议。但是,什么是科学本质?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识?儿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应该体悟到怎样的科学本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引领儿童体悟他们能够体悟的科学本质?……这样一些对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似乎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很显然,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所秉持的信念,必将影响其在课堂上的施教,教师甚至会将既定的课程加以调整,以符合其秉持的关于科学本质的信念。教师如果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套客观的陈述,是客观的真理,其教学行为就会使学生形成传统的科学本质观,其教学也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承,缺乏知识的产生过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科学时形成思维定势,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真理,不能理解科学知识的建构性和差异性。因此,作为科学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应当对传统的科学本质观进行深刻反思,树立起现代的科学本质观。对小学生而言,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年龄相关,他们还没有能力辨别和理解什么是客观、什么是主观、什么是真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向他们提供哲学上非常精确但又不过分复杂的关于科学本质的描述...  相似文献   
87.
课题规格: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 申报单位:扬州市武塘小学 开题时间:2001年9月 简介:科学探究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学习科  相似文献   
88.
案例主题:生菜甩干机 上课学生:七八岁儿童 案例缘起:法国人的饮食习惯是生吃蔬菜,生菜是他们喜爱的生食蔬菜之一。他们通常是将生菜洗干净之后,再用生菜甩干机将菜叶上面的水份甩干,然后直接食用,因此生菜甩干机是家庭必备用品。在这样一件常见的工具里面,隐藏着哪些值得孩子们探究的科学知识呢?  相似文献   
89.
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领悟科学的本质,就是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接受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没有国界的文化,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90.
本刊上一期推出学生评价的专题文章后,引起广大读者的普遍关注和深入讨论,编辑部不断收到相关投稿。大家研究学生评价时选取角度各不相同,论及内容丰富多彩,研究成效千差万别,唯囿于版面所限,不能一一介绍,现撷取其中一篇,以飨读者。作者在文中讨论中的话题,大家是否亦“似曾相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