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在语文教学上,我也信奉这样一句话:阅读课要常动笔,一课一得,紧紧相连,写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但时下的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多,生本对话虚,动笔阅读更是少。所以,语文课堂还要用好另一张“嘴”,那就是笔,通过它更深入地实践学生的阅读表达。一、批注——“情窦初开”阅读如散步,批注如赏景。我们的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浓浓的意,款款的情、深深的理,悠悠的趣……这“人文情感”就蕴含在语言文字中。学生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凭教师的分析讲解达不到最佳效果,因为真正有…  相似文献   
92.
对于人文,《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生的价值观。人文对于小学语文学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具体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文因素,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3.
一、“人才招聘会“--自学成果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随着时光的倒流回到历史的1995年10月.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到联合国庆贺联合国成立50华诞了,我们该送什么礼物呢?   ……  相似文献   
94.
根据学校的安排,五一前学校要举行一次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春游、野炊)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使我班的活动取得更大的成功,我预先进行了一次“走近客家小吃”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查客家小吃的种类、消费情况;二是亲身体验客家小吃的制作方法;三是给客家小吃写广告词、建议书,也可写说明书。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得到成长。来自学生的互动活动主题确定下来了,学生们对客家小吃的种类和消费情况展开了积极的调查。之后,我问道“:这次调查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也可…  相似文献   
95.
曾扬明 《云南教育》2007,(11S):43-44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人说教师要用鉴赏的眼光,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课文;有人说解读课文还要有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教学对象来说,我们还要有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去解读课文,依据不同学段设计“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96.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思想外,还可从另一个层面去探讨,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要教什么?不教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97.
聆听了谢老师和张老师分别执教的《葡萄沟》,我的感触很深,现将这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8.
近几年来,听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听得最多的是常态作文指导课。学生的习作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为学生在“两节课”之内的、单一的“动笔写”的流程。习作指导过程也被窄化为“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种单一的程式。把这单一的、直线型的动笔写的“田间作业”当作习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待,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学生依然怕作文,  相似文献   
99.
四川地震震撼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温家宝总理慰问北川中学师生时,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以此勉励复课学生在磨难中要更加坚强。那么,“多难兴邦”有何深刻的内涵?在我的学生视野下,是怎样解读的呢?于是,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围墙”外的语文课,感悟它里面的辩证关系,同时感受中国人的坚强。  相似文献   
100.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语文园地"以范例的形式穿插了"展示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展示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活泼新颖,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要认真领悟编排意图,用新课改的思想来盘活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