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长期以来,评优课作秀、表演、虚假,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上课者为了上好一节评优课,能顺利出线获奖,不惜倾全力以付,或准备数月,教案一改再改,课试上了一遍又一遍;或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运用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应对.这样评出的所谓"优质课"往往华而不实,并不能代表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更不适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针对以上弊端,我市在评优课考核上一改传统的"仅以课堂比赛为依据"的简单做法,采用分段考核,综合评分的办法.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始终让上课教师个人参与,注重对理论和实践的考核.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2.
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科技史。他从伽利略讲到哥白尼,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一切推动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几乎都作了详尽介绍。一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科学家我都喜欢也很崇拜,可我想知道,您最崇拜哪位科学家呀?”老师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这些科学家确实都很了不起,但是我认为最伟大的还没有出现,也许我最崇拜的科学家就坐在你们中间!”  相似文献   
153.
一位老师问一年级的学生:"冰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快乐地回答:"冰融化了是春天。"我们不禁为学生如此充满灵气的回答惊喜和感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灵性却在减少。学生一旦没有灵气,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54.
朱小燕 《师道》2007,(10):27-28
都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这话一点不假。时间久了,难免有麻木和工作疏漏的地方,教师却毫无察觉,仍自我感觉良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我经常端起"学生"这面宝镜:请他们对我"挑刺",帮助我挑出工作上的不足和问题,以此来自我反省,自  相似文献   
155.
某校A校长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热情,锐意进取,非常注重通过改革来促进教育发展的"创新型"校长.可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教育变化,A校长一边极力应对各种影响教育改革措施的不利因素,同时自身也被众多新教育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所困惑.比如,近年来教育中出现了情境教育、启发教育、赏识教育、创新教育、尝试教育、艺术教育、感恩教育等不同形式,"乱花渐欲迷人眼",仅此一项,就足以让他眼花缭乱,不知道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到底哪种最先进、最有效.  相似文献   
156.
朱小燕 《师道》2008,(6):50-51
经常和学生家长在一起交谈,家长们常会提到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很重。特别是一次,一位家长怒气冲冲来到学校责问老师:“昨天,孩子的作业做到夜里11点还没做完,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吗?”家长的话一语中的,说得我们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57.
A校长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热情,锐意进取,非常注重通过改革来促进教育发展的"创新型"校长.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教育变化,A校长一边在极力应对各种影响教育改革措施的不利因素,同时自身也被众多新教育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出现困惑着.……  相似文献   
158.
长期以来,惩罚一直在师生中普遍不受欢迎。在学生心里,惩罚如同魔鬼一般令人恐怖讨厌,作为教师,也不希望出现这种结果。但明知道不好,教师惩罚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实在让人深思。据我了解,教师对惩罚的目的意义不明确,滥用惩罚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9.
对于名师课,很多教师的反应是:名师课好是好,但不一定适合我们普通教师。其中的原因,一者,认为名师课非常成熟,高深莫测,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折射出他们的个性品质,散发出独特的教学魅力。再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涵养、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远远不如名师们,名师们的课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160.
一次公开课上,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在题目分析时,为了创设情境,王老师作了如此一段开场白:“你们都很喜欢奥特曼,对吗?”“是的”,教室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声音在回答。她看到这个场面很不满意,于是又问:“请喜欢奥特曼的同学举手!”这时,仍然只有十几位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