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人的学习是选择性学习的过程。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对事物的好恶、对错等有着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学生的内在需要、期望、任务和以往的经验是决定选择性注意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因素,有利于催生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相似文献   
52.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教师要关注、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研究学生的心理,要具有捕捉课堂的各种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只有主体  相似文献   
53.
文章从科学实验的本质特征出发 ,阐述了科学实验的类别 ,并且指出这种划分是相对的 ,而且是以这种类别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54.
文化空间是集时间、空间与文化于一体的意义场域,大学是极为重要的文化空间。大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了物质文化中传统文化意义的隐遁、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体系的断裂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弥散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语境中,现代大学文化空间的改造需要遏制"非学校化"建筑活动,增强大学物质文化空间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性内涵;改进课程设置模式,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制度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能力,使传统文化实现活化传承。  相似文献   
55.
在本文中,笔者将W.K.Hayman的经典著作“亚纯函数”定理4·1加以推广,由任意指定的复数列{a_v}_V~N=1,扩充到任意指定的多项式列{a_v(z)}_(v=1)~N(次数为k<∞),给出了一个新定理.定理:设{a_v(z)}_(v=1)~N、{δ_v}_(v=1)~N(N≤∞)分别为任意指定的多项式列(次数为k<∞)和正数列,且,0≤δ_v≤1、sum from v=1 to N(δ_v≤1),则必存在一个整函数f(z),使得δ(a_v(z),f)=δ_v 1≤v≤N,对a(z)(?){a_v(z)}_(V=1)~N,有δ(a(z),f)=0.  相似文献   
56.
科学实验以认识世界为直接目标,进行科学实验就要在变革中反映自然,实验能充分表现认识的能动性,承认科学实验的这种特点和作用,是能动反映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7.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各地轰轰烈烈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并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8.
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应用学科之一 ,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因为都是新兴学科 ,二者关系过去在概念上不甚密切。学科成熟 ,是对外汉语教学并入应用语言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促进了这一学科理论的建设 ,形成若干研究领域。可归纳为八个方面 :汉语本体研究、汉字教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汉外语言与文化对比、汉语教学法研究、教学大纲与课程设计及教材编写、语言水平与能力测试、多媒体网络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59.
60.
从课程改革之初至今,一直有些因素制约着课改的推进与发展,其中重要的因素如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教学智慧的生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