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与评析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野中存在的诸多“割裂论” ,认为这种错误做法严重地侵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健康肌体与生存机理 ,使它的本真精神、现代旨趣与价值处于遮蔽状态 ,不利于它在当代实践中的开拓创新 ;由于这些“割裂论”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本性与时代表现的辩证统一关系 ,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是在与时俱进中逐步显现与完成的道理 ,因而其实质上便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严整性、科学性的一种变相的、巧妙的消解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从学理内部规定了它成功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独特方式,从现实性上深刻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故而,在当代社会各项改革向深层推进这一关键的预示性时刻,能诏示出——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而当代中国哲学同仁惟有以科学实践观为公共的出场路径,才能自觉地联结成强大的学术同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中国化开辟广阔的中国视野;否则若依据历史的、文本的、传播学的上的种种局限,而任意肢解这一科学基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会因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根基而丧失其全部价值。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哲学观与一切旧哲学观的根本界限在于它对时代的敏感性和对实践的依赖性,在于它以特殊把握方式集中地反映了时代内容及其本质特征,代表和满足了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这表明,它的本真精神不是自足地存在于任何抽象性的教条里,而是存在于它与时代、与实践的互动性的关系中。只有及时倾听来自时代的真切呼唤并时刻保持对社会实践的参与热情,才能跟进时代、引领实践,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社会变革的先导。  相似文献   
44.
关于本体的开显方式,儒释道三教互异:儒主张“格物致知”、“立象尽意”;道强调“以无为本”、“得意忘象”;释倡导“以心印心”、“转识成智”。直到王夫之哲学才以“践形”显道、“知行一体”的实践把握方式对之实现了终结,并首开知识论路向和召唤主体性原则之先河。  相似文献   
45.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认为,根本不存在只写在书上的作者原意或文本意图,只存在写在社会活动中的实践预期和意义指向,文本意义并非读者心理期待的产物,而是社会需要及其实践图式共同塑造的,只有深入到公共理解体系所共同遵守的实践图式及其策略选择,才能寻找到实现"作者原意一文本结构一读者期待"内在整合的中介。实践图式是作品的社会效果能否...  相似文献   
46.
海德格尔的“科技之思”构成了其科技观的核心要素,学理志趣在于强调以理性精神为基础的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确向我们敞开了极具生存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因其不能同时为我们遭遇技术异化的后现代人类,提供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生存理由,从而陷入了技术生存悖论的全面危机之中。惟有固恋一种审美生存立场,严格限制科技的非正当使用,才能消解种种价值负载;而要使人类摆脱科学技术的异化、“座架化”,就必须批判近代以来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之知识论维度,并借助于诗与思的内在融通来确保现代人类诗意地栖居和生存质量的跃升。  相似文献   
47.
朱荣英 《天中学刊》2010,25(4):46-50
西方语言哲学本身的辩证性内涵及其矛盾运动表明,其理性建构的努力实际上是一种超越日常语言而塑造理想语言的努力。但其语言系统的倒谓功能具有神奇的魔法,它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反过来变成了表达它自己的东西,这样就使哲学面临一种困境:哲学语言能否通达认识对象、哲学的对象是真的存在或只是某种语言的产物?对此,作为一种崩溃性逻辑和思想自杀行为的后现代哲学,在其解构、颠覆一切中并不能真正消解它,反而会使之在自残自虐中走向更大迷茫,只有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才能超越它并实现对它的真正破解。  相似文献   
48.
熊十力援佛入儒,以儒为宗,广纳佛义,融会贯通,通过对人生诸多问题的内在省思,了悟人生真义,复归自我本心,崇尚成己之道,推崇成务之功。其人性论要义在于:建本立极,极深研几;扫相归体,体用一如;断染成净,净习浑化;坦然寂静,性修一体。撇开其唯心论法和神秘主义之弊,其对当代学子治学谋篇,颇具积极意义:为文,须透彻所从来,乃不眩惑;谋篇,须了然其出口,乃不凝滞。若气庸质腐、心胸狭窄,溺于鄙陋之俗,陷于词彩之艳,焉能反身而诚、境界自升?若迷头认影,欺世盗名,媚俗和众,夜郎自大,焉能专精奋发、穷神知化?  相似文献   
49.
康德的批判哲学,无疑是向形而上学顶峰发动了一次最后冲击,既是西方古典哲学也是近代启蒙主义的最高表现,不仅在思维方式上而且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都开启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对理性进行消极限制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及其所主导的主体性转向,对于当代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具有诸多方面的理论意义:它所弘扬的批判精神早已成为当代中国学人的基本素质,它的主体构境思想为中国主体性哲学的重构启发了新思路,它的人学诉求将一个无解的人学难题和生存真义引向了永恒。  相似文献   
50.
与时俱进是一种顺应时代、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实践要求,它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向着实践积极谋划,要竭力对时代主题发言,要成为实践的内在组成部分并与之一道得以完成.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要追问的q-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精髓。同时,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而要与时俱进地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