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价格扭曲、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52.
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工程是人们应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现代工程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特点更加突出。现代工程化是一个由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环节组成的工程链。每个环节都存在...  相似文献   
53.
2006年初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在大量工程实践中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想  相似文献   
54.
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型和高教规模扩张使中国的工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成绩是规模扩大、高教普及、设施改善、学科发展、国际合作增加.而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科学导向,模式单一;竞相升格,层次模糊;实践缺乏,学生能力缺失;经费不足,经费配置欠妥;收费提高,困难学生增加;就业供需矛盾突出.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学校、社会(包括企业)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工程教育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19本刊专稿96年2月中国工程院设立了“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课题,组织了10余位院士和30余位专家,在对北京、天津和江苏等地的几十个政府部门、企业、院校、研究所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面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56.
论应用型本科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涵义作了深层次分析,就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内容及与实践教育的关系作了明确阐释,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7.
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从建立创新型国家对人才要求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创新的概念、内容和方法;指出,从工程的角度看,创新的领域无所不在,创新人才应是个人素质与工作环境结合的概念.文章分析了人才需求的领域、数量和结构;指出,人才需求应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全面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研究型人才相比,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占大多数.关于人才素质,文章不同意现行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法,提出了知识、能力、品德的素质分类,并就三类素质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培养方法,即知识靠传授、能力靠训练、品德靠养成.最后,文章指出,工程教育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思路应当是:①合理结构,引导舆论;②明确定位,力求优异;③加大投入,减轻负担;④产学结合,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58.
首先我要对清华大学成立工程教育研究中心表示热烈的祝贺!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这些年与教育界的联系很密切,向教育界的各位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今天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邀请我到这里来跟大家一起讨论问题,让我有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59.
全文分五部分:一.当代数据通信的发展历程;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介;三.当代数据通信发展现状:四.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五.数据通信未来发展趋势。全文将分三期刊出。作者朱高峰先生是我国著名通信专家,邮电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务副院长。  相似文献   
60.
全文分五部分:一、当代数据通信的发展历程;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介;三、当代数据通信发展现状;四、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五、数据通信未来发展趋势。全文将分四期刊出。作者朱高峰先生是我国著名通信专家,邮电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务副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