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统语课堂教学把教师视为权威,学生只是容器,根本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现代教育观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增强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课堂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营造出学校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悉心指导、科学评价——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其教学论思想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课文教学目标是指一个单元内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所要达到的结果。它有自身的特点,确立课文教学目标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要以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陈述课文教学目标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行为,注意表述的语言,要根据具体课文选择反映其目标的“范式”。依据一定的理论,可以对已经确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质量进行预测。未来课文教学目标的走向是选择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网络写作、“新概念作文”、低龄化创作的出现,延伸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空 间,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尽管有论者对此持有异议,我们仍然不能否 定它们所带来的较大的正面效应。对此不能视而不见,亦不能掩盖抹杀,合理的做 法是:将网络写作、“新概念作文”、低龄化创作视为特殊形态的精神对话平台,正 视其利弊,并将它们与学校作文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的转型与动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乾明 《教育研究》2006,27(12):66-71
作文教学转型的动因是文化的变迁。当代作文教学的转型可以从价值取向、内容与命题三个维度来认识。作文素养是作文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只有在对话教学中才得以生成。只有当作文与作文讲评的真情实感是“有效”的,才有教学论意义。高考作文题型由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的变革,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话题作文自身的不足决定了它不是作文题型的终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术史上,不是没有人意识到作教学的种种弊端,他们曾经试图建立概念连贯、推理严密的科学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功亏一篑或不够完善。对作教育史上三次理论突围的成败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建立科学的作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课程、课外阅读课程储存作文所需的信息,解决信息积累的问题;要通过恰当的作文命题,使之与学生的信息图式发生联系,解决信息平衡的问题;要通过科学的作文批改模式和作文讲评模式,让学生主动获得作文评价的结果,解决信息反馈的问题。由此,作文教学规律由作文信息开发的规律、作文信息平衡的规律和作文信息反馈的规律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机制由知识、能力、情商三个维度组成,知识、能力、情商分别为创造性机制提供材料、技术、动力支持。完善的创造性机制,对于语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目中无人、目标模糊、“歧路亡羊”、缺乏学习策略等问题,分解型语文教学理论坚持五项教学原则,实施五个控制,具有综合性、渐变性、完整性、策略性的特点,旨在使语文教学迈向现代化,符合素质教育的时代精神,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