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辩论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辩词是辩解、辩护的言语,有口语辩词与书面辩词两种形态。辩词写作在训练学生思辨能力、提升言语素养方面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辩词写作教学可采取如下策略:从案例中炼制辩词写作学习元素;设置多种情境强化辩词写作;利用评价量表提升辩词质量。  相似文献   
52.
教师的课程理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课程实施。当前部分教师课程意识尚比较淡薄,课程理解的程度有待提高,培养课程意识、调整课程理解维度、强化理论学习、研究名师课堂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教师的课程理解。  相似文献   
53.
孔子施教时,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就可以授课了;苏格拉底宣扬自己的思想往往是在大街上;王阳明讲学常在市井中。在上述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以不需要讲台。讲台是为了适应大工业生产需要大批量人才、在班级授课制出现之后而产生的。在设置讲台时让它高出平地一小段,想是为了让学生看到教师以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如此看来,讲台并不意味着什么,讲台就是讲台。讲台只是一种教学设施而已。  相似文献   
54.
教师生存困境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教师的声音——谁来保护我们? 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加入其中。这条规范出来后引发了一些争论。《东方早报》2008年6月27日发表了一位教师的文章《我愿意“保护学生”,但谁来保护我》。文章说:  相似文献   
55.
“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和目标的确立,赋予徘徊在语文教育边缘的内容以合法的地位,更符合语文教育的实际。语文素养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比语文能力更广泛,也超越了人们对“语文素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有:改进语文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朗读背诵,有效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勤写多练,组织言语实践活动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等。  相似文献   
56.
语文课程论是关于语文课程的知识。语文课程论,涉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编制、语文课程形态的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研制、语文课程理解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语文学习、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论。对语文教学来说,这部分知识处在上位,对语文教学起着统摄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57.
课题研究中对理论依据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做研究必须要有理论依据,有理论依据研究就可靠了,研究中的理论依据越多越好,有理论依据研究就有理论性了,理论依据一定要专门写出来等。这与研究规范的硬性规定、教科书的潜在影响、出版物的间接影响、研究者的错误认识与屈意迎合有关。其结果是造成了理论资源的曲解、教育科研的内耗和学术风气的歪曲。要走出找寻理论依据的误区,就要根据研究需要选择理论依据,并真正依据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加强研究中的理论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58.
群体性教学事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部分或全体学生引发的、影响教学进程的、教师始料不及的事件。群体性教学事件具有涉及人员广泛、产生原因复杂、应对难度较大、结果影响深远等特点。面对群体性教学事件,教师可灵活运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把握重点、施加影响,分析情况、"分而治之",借助外援、稳住局面,应变之后、妥善处理等课堂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9.
激情教学就是老师或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全员参与的高实效教与学。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美好的愿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殊不知,那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想来就来的,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而激情教学是其中一种途径,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课前导入就掀起激情,并始终保持到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60.
语文教材是例子更是引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的熟练技能。”很长一段时问,我都认为语教材例子说很经典。现在看来,语教材例子说也是有局限的,语教材不应该仅仅是例子,更应当是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