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写人性的故事与找回记者的尊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常说新闻要“三贴近”.到底应该怎样贴近.各媒体都有自己特色的做法。放下“架子”.用鲜活生动的形式——用故事形式讲述新闻.目前成为众多媒体日益高涨的一种追求。那么,用故事讲述新闻这种新的报道方式,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如何认识与运用好这一新兴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有怎样的适用范围呢?这里,本刊集中一些业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心得,对实践中的这一新兴报道方式做一理性分析与梳理。以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2.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新闻民工”,这是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对自己所处的或尴尬或窘迫的职业角色的自嘲。正像李希光教授所忧虑的那样:“在今天,当我们的媒体市场化后或者产业化以后,中国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正在陷入严重的工作和生活窘地。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国商业化媒体环境里,中国的记者正在变成一个整天为自己生活奔波养家糊口的人。”健康的社会依赖健康的媒体,而媒体的品格依赖于记者的职业素质。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无论在公众的眼中,还是在记者们的心中,“记者”两字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神圣。当社会不断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时,作为媒体中人,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很多。  相似文献   
63.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五大不是仅仅靠在稿件中加上“举世瞩目”这类空洞的形容词就可以吸引读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新闻手法,从一个活生生的、有名有姓的普通代表入手,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经验和感受把江泽民总书记报告的精神传递给读者,似乎更有说服力、感染  相似文献   
64.
李强的故事与中国新闻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上的李强 我第一次见到李强是2003年的秋天,在我开设的清华新生研讨课《走在路上的叙事艺术》的第一堂课上。这个胖乎乎的男孩子格外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是这个班上唯一的男生,而且是个旁听生。  相似文献   
65.
自从<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发表后,"妖魔化"成了中美媒体、政界和学界历久不衰的争议话题.常有人问:"美国媒体为什么要妖魔化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66.
引  言1999年5月8日,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激起了“自60年代文化大革命以来规模最大的反对外国的运动”(Faison,1999年5月8日,P.A8)。轰炸驻南使馆迅速激起了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反美情绪。美国宣称是误炸,但是,5月11日北京一家叫零点公司的非政府调查公司对中国3个大城市的居民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有90%都不相信是误炸,80%的人表示不喜欢美国的国际政策。在美国,杨克勒维奇伙伴调查公司(YankelovichPartnersPoll)于5月26日和27…  相似文献   
67.
故事在哪里     
“故事在哪里?”或:“新闻在哪里?” 这是作为人类第二古老的职业——记者几千年一直在问的核心问题。人类虽然经过了石器、青铜、铁器时代,经过了口头文学、甲骨文、铭文、帛书、竹简、纸张、刻板印刷、活字印刷时代,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的诞生和发展,进入了媒体一体化的网络时代,但是,“故事在哪里?”这个古老的问题还将永远地问下去。  相似文献   
68.
网络对于不同的国家、社会和人群,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某些人来说,网络是一个赚钱的商业机会;对另一些人来说,网络弥补了传统媒体在采集和传播新闻上的缺陷;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网络是打破西方媒体霸权的舞台;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网络是公民们在一个封闭社会里讨论政治话题的公共论坛。只有理解了网络在全球性传播中的这些作用,才能深入研究网络新闻和网络记者在全  相似文献   
69.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面前,传统媒体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新闻出口的多元化环境和信息源的多元化 今天,中国国内有近万家网络发布信息,海外更是有无以计数的网站供国内网民自由浏览。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公众会通过对各种不同的信息源获得的信息比较、分析和平衡后,排除信息源的偏见,形成自己的意见。 二、网络新闻传播的滚动化 网上的新闻传播是24小时不中断的,是没有国界的。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