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北方寒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季节性冻融能够改变农田土壤环境,影响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迁移过程.综述了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阐述了农田冻融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机制,分析了农田冻融土壤环境演变机理,并对生物炭对农田土壤的调控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未来农田土壤冻融过程水土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2.
媒介技术,又称传播技术,是一切在表达、存贮和运载信息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功能。物质实体指文字、印刷品、通讯器材等;物理功能指电波、光波、声波等,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与分享,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传播,对于面对面(facetoface)的人际传播来说,由于没有技术的中介,我们一般认为媒介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除此以外的大多数传播行为,都要通过技术的中介,媒介是构成这些传播行为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技术所构成的世界之中,技术作为一种人类实践方式通常与对自然界的改造与控制联系在一起。媒介技术只是…  相似文献   
23.
李庆林 《考试周刊》2013,(73):129-129
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情感。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从精心设计学生学习案、努力搜集历史信息、注重情感教育等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4.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就要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把文化教学的理论成果与外语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5.
新闻是一种信息,这一点在学界已是共识。信息概念的引入,无疑给新闻学本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借鉴现代信息科学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其理解方法,尝试对新闻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作一新的解说,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6.
文章论证了艺术传播和新闻传播在形式、内容、目的、传播动力及与受众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7.
李庆林 《青年记者》2012,(36):85-86
2012年春季,全国传媒学界数十名专家学者赴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考察调研。在三天的考察行程中,笔者颇感震撼,深受启迪。改革举措:三步迈出三个第一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的改革,开始于1999年成立的企业性质的牡丹江广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分析比较了马克思、哈贝马斯和 麦克卢汉关于传播的主要观点,指出马克思的传 播观更多强调的是传播的经济基础,麦克卢汉指 出了传播中介所具有的性质对传播的影响,而哈 贝马斯则在最经典的意义上指明了人类传播的特 殊本性和独特逻辑,即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理解。  相似文献   
29.
如果把新闻发布学比作一座大厦,这部著作不仅描绘了大厦的外观风貌,而且介绍了大厦的内部结构和设施.该书的问世,在学术上标志着中国新闻发布已经走上整体、系统的研究轨道.  相似文献   
30.
我国近代报纸的源起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林 《新闻界》2005,(5):29-29,28
我国的近代报纸是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而产生的。古老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报纸的国家,但无论是唐代的邸报,还是明清的京报,历史发展近千年,始终没有摆脱“官文书”的特征,仅仅满足于抄录宫门钞、谕诣和奏章。马克斯·韦伯(M axW eber)说:“印刷在中国古已有之。但是印刷的文献,即仅为印刷而设计并且仅能通过印刷得到的文献,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却只见于西方。”①正如近代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一样,近代报纸也没能在近代中国产生。近代工业革命对近代报纸的催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