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理论生产和知识生产为业的人,常常会忽略现实,或者以理想的现实替代真实的现实,这似乎成为我这样的大学研究者的习惯。但随着教育田野现场的长期浸润,对教师日常生存方式体认的加深,我开始有了对一种乌托邦式冲动的警惕:以抽象的冥想替代具体的现实。  相似文献   
42.
在研究性变革实践的背景下,"变革"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必经之路.今日我们探讨的主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变革,而是如何变革,如何为变革寻找恰当的切入口,突入变革的核心地带;如何构筑适当的平台,承栽和集聚变革的所有资源,向理想的目标推进.  相似文献   
43.
从“问题”到理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思想史、管理思想史乃至整个人类思想史的大背景之下,尽可能地通向与之相关的所有学科和所有的教育管理实践者。一句话,要尽可能地与之“交往”与“对话”。3.实践需要的是有效性的教育管理学。这种有效性是指:教育管理学应不仅仅只起对教育管理现象反映和概括的...  相似文献   
44.
教育研究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政涛 《教育研究》2006,27(10):18-21,26
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以叙述教育事件的方式实现对叙事者自我精神生命重建的过程,是构建新的教育生活方式的过程。只有承担了伦理使命的教育叙事才是有深度的、好的教育叙事。这样的教育叙事超越了经验性、技术性的层面,成为一种具有伦理关怀和本体意味的生命实践的叙事。它需要承担存在之重、伦理之重,需要经历从无叙事伦理到有叙事伦理,进而又从叙事伦理到生存伦理的转变。好的教育叙事者需要具备宽广的精神维度,具备生命的广度和灵魂的深度。  相似文献   
45.
主编手记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所谓“变革”,往往意味着新老交替。在我的理解里,“新”并不意味着对“老”的排斥和摈弃,相反,后者是前者不可逾越的平台。没有“老”的平台,“新”就漂泊无根。同时,“老”也会通过血脉相连的方式进入“新”的血液里,在新的枝条上绽开新的花朵。就本刊而言,“老”的传统先包含着一种忧虑:与“首都教育”的应有之义相比,“北京教育”的现有内涵和实力尚有一定的差距。它还具有这样的启示:“上海教育”、“广东教育”等发达地区的教育,以及西部落后地区的教育意味着什么?各地区的教育如何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把自身教育…  相似文献   
46.
<正>人世间始终存在两种教育:面向他人的教育和朝向自我的教育。这是两类不同指向且具有内在关联的教育方式。面向他人的教育,指向于他人,致力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命,因此可称之为"他向教育"。这是最常见的教育样式,是教育者,尤其是作为职业教育者的教师,每日必做的功课。教育的全部神圣和庄严均来自于此:这是一项改变他人、提升他人生命境界的事业。教育所有的艰辛和沉重也来自  相似文献   
47.
48.
正人世间始终存在两种教育:面向他人的教育和朝向自我的教育。这是两类不同指向且具有内在关联的教育方式。面向他人的教育,指向于他人,致力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命,因此可称之为"他向教育"。这是最常见的教育样式,是教育者,尤其是作为职业教育者的教师,每日必做的功课。教育的全部神圣和庄严均来自于此:这是一项改变他人、提升他人生命境界的事业;教育的所有艰辛和沉重也来自于此:还有什么比促进他人生命的变化更新,更为艰难持久的事情?所以,真正的教育,必定是  相似文献   
49.
教育的味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追忆往昔生活的点点滴滴,俨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老化的表现,而是把它视为自身愈加成熟的表现之一:通过回忆,反省已逝去的人生,哪些已然长成,化为生命须臾不可动摇的根基;哪些在行走中渐渐丢失、消散;哪些需要毅然舍弃,避免为其捆绑和缠绕;哪些依旧值得珍视呵护,继续与我的未来生命之路相伴相随。  相似文献   
50.
ChatGPT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双重挑战:ChatGPT对于基础教育的挑战,基础教育之于ChatGPT的挑战。就ChatGPT带给基础教育的挑战而言,带来的是对基础教育之“基础”的颠覆性变革,既是根本性的颠覆,也是体系性的颠覆。就基础教育带给ChatGPT的挑战来说,需要通过反向思考,回答三个根本问题:一是ChatGPT改变了基础教育的一切,但基础教育能否改变ChatGPT?如何改变ChatGPT?;二是什么样的技术变革和ChatGPT,是能满足基础教育需要、符合基础教育规律的技术变革和ChatGPT?三是基础教育变革能否,以及如何改变、甚至颠覆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之基础?最根本的颠覆方式:是为ChatGPT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立法”,立教育之法,包括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