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体育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官员,伍廷芳在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外交思想,包括维护国家主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消除文化隔阂的努力,建立平等合作新型国际关系的要求,体现了步入国际的中国外交人员的世界观念。  相似文献   
22.
经中国田径协会批准,由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始于199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6届,是继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和大连马拉松赛后,国内和上海传统的重大体育赛事。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比赛规模逐年扩大。2001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时,参赛国家和地区已达22个和国内十多个省市,一万多名中外长跑爱好  相似文献   
23.
教师的课程评价性思维能够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与能动性;提升课程实践的品质与理性;使教师专业发展走向自主与自由。教师评价性思维的习得在学理上遵循认知—反思—批判—对话—建构的发展路径,在现实条件分析上,则要扩展教师课程评价的视域,为教师进行课程评价赋权增能,营造和谐共享的课程评价文化与气氛。唯有如此,课程评价才能内化为教师课程实践的思维方式,成就教师的课程评价性思维。  相似文献   
24.
男女跳高比赛,作为八运会田径决赛的重头戏,吸引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男女决赛分别于10月19日下午和22日下午进行,为了更好地观看这精彩的瞬间,行家和观众早早地围坐离比赛场地最近的25、26、27号看台,座无虚席。参加比赛的选手,共有37人(男门人。女20人),年龄最大的30岁,是上海队金玲。她是夺得六运会铜牌(1.89米)、七运会金牌(1.94米)的三朝元老,并保持女子跳高(1.97米)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年龄最小的18岁,是云南队李白冰。经过及格赛,男女各有12名选手参加决赛。女子跳高决赛高潮迭起,当横杆升至1.92米时,天津队…  相似文献   
25.
占有和使用适当的参考资料,对充分发挥德育课的育人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德育学科的特点来看.占有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在使用资料时,必须注意参考资料与教材的关系,注意资料必须为教学服务,注意材料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6.
作者系统地阐述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的精神风貌和应具有的政治品质,唯有如此,马克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才能得到切实保证.  相似文献   
27.
学校组织作为课程政策实施的中观层面,不仅是对微观领域的统筹,也是与更大的外界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是课程政策由外部向内部、由宏观向微观、由完美理念向改造实践转换的关键层面,是课程政策实施走向升华和成熟的重要部分。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困境表现为外力推动、短时性和表浅化。走向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深度变革,需要进行文化培育、组织变革、管理体制创新以及关系调协。  相似文献   
28.
承德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存在着增长方式粗放经营、产业结构低级化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合理区域布局和开发;整合矿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并举,推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课程政策的监测与评估有利于实现课程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课程政策影响从表层走向深度变革:为课程政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开拓课程政策研究的新领域。但目前我国课程政策的监测与评估存在着诸如经验化监测与评估方式居于主导地位、不同监测与评估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课程政策监测与评估缺少必要的程序规定与实施细则以及鲜有对问题的反思与改进等问题。改进课程政策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应遵循专业化路径,寻求监测与评估的理性化与逻辑化支撑:以“政策利益相关者”为中心,促进监测与评估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走向完善的制度架构,为监测与评估提供制度的有效供给:落实问责机制,提高课程政策监测与评估的效能。  相似文献   
30.
通过分析网络交往与一般交往的关系,阐述了网络交往最大的优势是使信息交流变得快速和便捷,更能体现人的社会交往的信息交流特征,同时分析了网络交往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