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德育课是主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相结合,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紧扣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按照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力所能及地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懂得人生价值,懂得怎样做人。  相似文献   
12.
李逢春 《广西教育》2008,(35):38-38
审美教育也称美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有教育作用的审美实践活动,它以美的对象为触媒,通过美的感受、感动、认识来获得美的享受,锻炼和提高主体的审美理想、情趣以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主体趋向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感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传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团组织作为党的后备军,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层团总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4.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是一套基于Matlab/Simulink的控制系统开发及测试的工作平台,实现了与Matlab/Simulink的完全无缝连接.结合dSPACE仿真系统在电机控制系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基于dSPACE的三相交流异步电机SVPWM实验的设计.完成了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离线仿真、SVPWM模块的搭建以及基于dSPACE仿真系统的在线测试,实现了SVPWM的正确输出,为交流电机的控制实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首先研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模型及其得到满足所依循的条件,其次运用1960~2005年206个国家和地区的CO2排放量和国民经济的面板数据,分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验证了EKC,发现EKC的转折点为13,000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李逢春 《职业技术》2011,(12):51-52
本文主要探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文秘专业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衔接问题并做简要分析。本文通过对文秘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文秘专业实习的要求,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的运用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如何做好文秘专业实训与就业的衔接。同时,通过研究文秘专业毕业生校企合作中实训与就业的衔接问题,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如何让文秘专业的同学更好地做到实训与就业的无缝衔接,也推进E&T课程的不断创新和改进,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报讯 由我校校长王泽农教授主持,我校物理系赵超先副教授、王兆鸿副教授、教管系张波硕士参加的与美国加州北岭大学教授周传钧博士、台湾国立科学工业园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戴礼明博士、江苏省教委教研室李蓉高级教师、南京市一中徐荣亮特级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国与境外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比较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批准立项。又讯:由我校校长王泽农教授和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年安主持,南京市教委师教处范湘琴处长、我校王健副教授、张波讲师、李逢春讲师、林红英助理研究员、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吴验渊主任参加的南京市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走出死胡同》一书,共五章,主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个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分析”以及被冠以“太阳与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首先研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模型及其得到满足所依循的条件,其次运用1960 ~ 2005年206个国家和地区的CO2排放量和国民经济的面板数据,分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验证了EKC,发现EKC的转折点为13,000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赵盛世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两年时间不算长,但给了我们一个足够大的追思空间,使我们每当回眸一望心目中的大树时,都发现他生前之所以给我们以“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个大树朴实无华、气韵深远的缘故,这也正是我们对他的认识历时弥久、所见愈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