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正大家知道,目前教育装备使用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人的因素外,也许在"投入机制"、"使用评估"和"资源利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对学校装备建设投入机制要"更  相似文献   
12.
杨勇诚 《江苏教育》2014,(11):32-34
行政文化转型需要强化教育局领导、服务、监督的职能,在提升领导艺术的同时,凸显服务意识,优化监督功能,其目的就是推进区域内学校教育健康稳定、和谐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项目学习”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与学的方式。本次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就是把“项目学习”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在一起,尤其创造性地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与研究,为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教学能力不同的教 师来说,按统一的课时计划标准去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其效果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在对吴江市梅堰中学课堂教学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教师能力的差异造成教学效果优劣问题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中尤为突出。但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因为课时计划的统一性使得教学水平高、能力强、课堂教学有实效的教师,也在利用原本可以节省下来的课时不停地“炒冷饭”。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的在校时间需要严格控制,而对小学科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着“为探究而探究”的现象.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就“互动诱思探究”和“项目引导探究”两则教学案例进行反思,感悟到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心灵体验的探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随吴江市教育考察团赴德国、法国考察了慕尼黑的特蕾茜亚中学和斯特拉斯堡的克莱贝尔中学,直接深入到两国基础教育的前沿,目睹了西方的现实教育。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更关注两国中学的理科教育,一路考察所见所闻感受颇深。现结合我们的物理教育谈些感受,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1985年参加工作,在平望第二中学——一所农村初中当物理教师。在最初的几年里,在教导处做教学管理工作、德育工作,也在总务处负责过校办厂工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亮点,是专家学者推崇、讨论的热点,但又是学校组织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是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课题。我们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不断进行着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杨勇诚 《物理教师》2007,28(10):26-27
1问题的提出 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训练实验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方法,是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就当时中学的办学条件,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育思想,指导广大教师想方设法地把物理实验做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验条件得到改善,实验方法得到优化.但是,有些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依赖于厂制教学仪器或者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等诸多原因,结果呈现给学生的物理现象却离生活越来越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学生失去了体验实验过程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原生的创造动机.所以笔者深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重温朱正元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继承和发扬“勤俭做实验”的优良传统,而且也是对物理教育认识的返朴归真,其目的就是让物理教育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杨勇诚 《物理教师》2013,34(6):38-40
本文通过3则巧用Excel软件处理物理实验数据的案例,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深化科学探究、化解教学"难点"和辅助课堂教学方面提供一些教学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