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和生存方式的变化使不少家庭陷入困境,随之出现了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问题.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素质、积极传承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家校合作,减轻“留守”困境对留守儿童影响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撑力。也为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助动力和融合力。而要使职教的作用充分发挥,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实际,立足主动服务,按照互动、互惠、双赢的原则,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职教资源,推进以职教特色化、规模化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那一年,我刚刚走出大学的校门,来到中学教书。我担任高一(4)班班主任,望着六十双眼睛,我深深地感到责任的重大,每天早起晚睡、诚惶诚恐,生怕出什么差错。  相似文献   
14.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 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除了传统的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16.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教科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用洋葱鳞片叶紫色外表皮作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无色蔗糖溶液与清水作试剂,先后完成正常状态、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操作与观察.此方法的优点是:①紫色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大而呈紫色,便于观察液泡大小的变化;②外表皮易撕取,便于临时装片的制作;③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只需用低倍物镜就可清晰观察.然而,该实验方法也存在着不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缺陷:①原生质层因薄且无色而无法观察;②无法观察细胞壁是否也类似半透膜;③因微乎其微的细胞体积变化无法观察而不能感性认识细胞壁的伸缩.为此,笔者采用继承与拓展的策略,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的精神领域,科学精神追求实证。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行为为价值的中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西方教育历史的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古希腊时期它们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中世纪宗教教育使人文教育畸形发展而科学精神被禁锢,在文艺复兴后表现出从最初竹简单融合,以后呈现出或分庭抗礼或扬此抑彼的态势,直到二战后二者才逐步走向融合,他们所衍生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分析和总结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综合采用设计加强、约束养护、二次浇捣、严格控温等施工措施,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裂缝的出现,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杨建忠 《学语文》2010,(6):47-47
“策勋十二转”是《木兰诗》中的一句,现行的语文课本的注解是:“记功很多次。转,次的意思。”又说“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语文教学参考书和《古诗文选讲》之类的书本译注也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