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论语通译》是在中学生中间传播广泛的先秦名著今注今译。本文就《八佾》篇注解和译文中的不妥之处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42.
教研室具有研究教学和管理教学的双重性质。教研室从它所从事的教学研究工作看,它是一个科研部门;从它所担负的教学管理职能看,它又是一个行政职能部门。正确认识教研室的性质,对于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试对教研室的双重性质和两种职能进行阐述,重点放在它的管理职能方面。“教研室”是一个简称,或者说是一个通称。教研室在各地的隶属关系是不同的,其全称也不一样。大部分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  相似文献   
43.
杨晖 《西北师大学报》2008,45(4):98-101
提高素质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是管理干部的必备素质。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应着力建立健全和完善培养教育、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三方面机制。  相似文献   
44.
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研究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东莞理工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进行项目管理教学的实施过程,并总结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取得的收获与体会。  相似文献   
45.
汉儒提出的"风雅正变"是正变思想诗学转向的关键点,也是诗学中正变观念的源头.历代诗论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这一源头,但是,清初诗论家叶燮超越了这种延续.他不拘泥于传统,回到原典,重新审视汉儒学说,无论在思考范围,还是在思考方式上都突破了前人的桎梏,对"风雅正变"作出了原创性的阐释.文章在梳理历代诗论家对汉儒学说不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叶燮如何创造性地阐释汉儒思想,并进一步探究他的诗学立场以及对清初时政的态度.  相似文献   
46.
李劼人是现代四川籍作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民间文化元素,对成都地区的乡风习俗,如节日娱乐、婚嫁、饮食等都作了详尽描述,在语言和叙述方式方面也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文艺观的形成、双重视角以及文化自觉等因素促使他重视并擅长于在作品中展示民间文化元素,表现了他对家乡民俗熟练的掌握与强烈的认同,他在挖掘和叙述四川本土民俗文化形态及其内涵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7.
在网上讨论组BBS普遍应用的今天,很多教师、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为了教研交流、教育管理、共享资源等,也建立了各种BBS.  相似文献   
48.
骨折的小树     
记得我小时侯常常到姥姥家去玩儿,姥姥家门前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姥爷常带着我上山去玩儿,山上的树种可多啦!有枫树、松树、白桦树等等。但我最喜欢白桦树了,因为姥爷对我讲,它的树皮可以使火着得旺一些,树脂白而细密,是很珍贵的树种。  相似文献   
49.
谈话节目在我国电视界异军突起。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推出的《新青年》是湖南卫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它的成功尝试可归结为两个字:创新。富于前瞻性的思考是节目创新的前提;紧扣时代主旋律是节目创新的灵魂;从题材、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是节目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审美关系是审美活动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审美的对象与审美对象的边界,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对象离不开对象中的潜在的审美元素,更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审美的对象到审美对象的转向依赖于审美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参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是对象性的存在,体现了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