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从健身者主位的视角出发,以健身爱好者的身体焦虑为切入点,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健身爱好者对于“身体”的认知变化逻辑及规律。通过民族志叙事与访谈发现,“审美规训”“身体赋权”与“自我认同”是驱使个体成为健身爱好者的重要原因。新冠疫情的发生,扰乱健身爱好者的日常健身节奏,引发并加剧其身体焦虑,这种身体焦虑折射出健身爱好者将身体视为自我认同与安全感的来源,因而影响到健身爱好者之前建构起的“身体的意义”。该变化的动态过程为:轨迹(审美规训/身体赋权/自我认同)-转变(扰乱健身节奏/转变健身方式)-持续(身体成为安全感来源)。基于以上发现,提出健身爱好者身体意义是流动的、多样态的、能动的。  相似文献   
52.
民俗体育作为乡土文化的优良载体对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为出发点,对影响民俗体育发展的代际冲突机理进行梳理,探寻新时代我国民俗体育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困境与路向。研究发现,本位冲突造成民俗体育的流失与改造、观念冲突导致民俗体育边缘化、政策冲突造成代际场域传承不适,是造成我国民俗体育发展时代困境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由代际传承向代际创新的自治转变、由代际冲突向代际团结的德治转变、由政府治理向社会融合的共治转变是我国民俗体育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