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碳正离子是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它的稳定性及立体结构直接决定着化学反应产物的产生速度、产率和立体结构。然而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寿命是极短的,一个反应机制的主要内容就是说明一个中间体的形成和消灭的过程,活性中间体生成和消灭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反应的机制,因而得到这些活性中间体的证据及碳正离子稳定性理论,便成为研究有机反应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校的物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究其成因何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形成共识:实效的教研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深化、内化、优化教研活动?我校的教研实践表明:“评差”是促进教研活动实效的...  相似文献   
13.
胱氨酸学名双巯丙氯酸。医药上有促进机体细胞氧化和还原机能,增加白血球和阻止病源菌发育等作用。主要用于各种脱发症,也用于痢疾、伤寒、流感急性传染病,气喘、神经痛、湿疹以及各种中毒疾患等。并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它广泛存在于毛发、骨、角中,可由蛋白质水解精制而得。但有关胱氨酸的制法都需减压脱酸,热过滤以及柱脱色的操作,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能生产。本人根据胱氨酸的性质和本实验现有条件摸索出了不需热过滤和柱脱色的常压操作,有利于土法上马,从猪毛、人发中提取更多的胱氨酸而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4.
为改进邮轮舱室的光环境设计,提出结合客观测量与主观调研的舱室光环境评价思路。从客观角度对光度参数、空间亮度、反射率等展开测量,从主观角度对游客展开问卷调研分析(不涉及生理方面的测量及研究)。经过对以上数据进行评估发现:邮轮大部分空间的光环境指标符合规范,一些特殊空间如卫生间、走廊的光环境有所忽视;餐厅的眩光指数偏高。问卷分析发现游客比较看重卫生间的光环境、眩光度等方面的体验,间接验证客观仪器的测量结果。对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并对邮轮光环境和色彩环境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秀让 《文教资料》2009,(31):181-183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今天,指导和教育大学生就业或自主创业是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秀让 《文教资料》2010,(26):225-227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指导和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教育工作要从职(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加强创业观念的引导和技巧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创业心理的指导.向学生阐明各项创业政策、法规,并切实做好创业后的支持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杨秀 《科技风》2013,(1):208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的公共基础课。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秀 《科技风》2013,(2):177
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具体应用、实现方法、考核及考查方式。  相似文献   
19.
藏语文是我国民族语文中的一种重要语种,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它对发展藏族教育,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对藏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秀 《新闻爱好者》2012,(13):62-64
通过对"醉驾"案的评论,媒体为"醉驾入刑"进行了舆论动员;国家有关部门治理"醉驾"措施出台之后,媒体成为公民协商化解"醉驾"社会问题的"意见广场";另一方面,媒体侧重于对支持"醉驾入刑"观点的表达而没有能够做到均衡呈现那些反对的意见,无法反映出法治案件和问题本身具有的争议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简单地将舆论引向了追求立法化的盲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