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钟书的“痴气”在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尽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相似文献   
12.
杨绛 《课外阅读》2014,(21):14-15
<正>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  相似文献   
13.
正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走到人生边上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相似文献   
14.
    
杨绛 《初中生之友》2013,(10):36-37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地郁成了一团幽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不过没有梧桐树胡桃树的阴广大。  相似文献   
15.
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6.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 ②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相似文献   
17.
窗帘     
人不怕挤。尽管摩肩接踵 ,大家也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 ,各自各。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 ,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 ,窗对着窗。各自人家 ,彼此不相干。只要挂上一个窗帘 ,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 ,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隔离 ,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 ,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 ,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 !所以 ,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 ,而一角掀动的窗帘 ,惹人窥探猜测 ,生出无限兴趣。赤裸裸 ,可以表示天真朴素。不过 ,如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 ,做了窗帘的颜色 ,一个…  相似文献   
18.
杨绛 《教师博览》2006,(2):48-49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却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19.
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  相似文献   
20.
劳神父     
杨绛 《新读写》2009,(3):24-25
我小时候,除了亲人,最喜欢的是劳神父。什么缘故,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因为每次大姐姐带了我和三姐姐去看他,我从不空手回来。我的洋玩意儿都是他给的。不过我并不是个没人疼的孩子。在家里,我是个很娇惯的女儿。在学校,我总是师长偏宠的学生。现在想来,大约因为劳神父喜欢我,所以我也喜欢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