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校本研究:认识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骞 《中国教育学刊》2005,(7):67-70,75
建立校本研究制度,不只是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还蕴含着教育管理思想和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自觉学习、同伴交流、专家指导是校本研究的主要条件,校长在校本研究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事实资料对教育研究来说十分重要,文献资料更是必不可少。因为要想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研究以及他们是怎样研究的,要想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要想自己的选题具有前瞻性并避免重复,都必须查找文献。作为记载、传承人类文化知识的载体的文献,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文献法作为一种方法,它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设计方案,到调查、撰写论文或报告,都离不开文献的支撑和利用。然而,我们不少的教师(包括一些年轻的研究者)缺乏查阅文献的意识,也不知道如何查找,本文将对此作出一定程度的回…  相似文献   
13.
王鸿钧教授,于2003年7月28日逝世,享年83岁.曾任辽宁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前身)数学系主任、副院长、顾问、教授、硕士生导师.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民盟大连市委主委、名誉主委、民盟辽宁省委副主委.曾兼任大连市政协副主席、辽宁省政协常委;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顾问、东北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辽宁省数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大连市数学会理事长. 王鸿钧教授为创办《数学教育学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特别关心和支持《数学教育学报》的筹建与发展.作为《数学教育学报》董事会的副董事长亲自参加了一、二、…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在对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幸福感的概念、测量方法与工具、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进而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英语退出高考”“降低英语中、高考的分值”“一年多次英语考试”等相关政策被提出并逐步实施,这可能不只是一项考试改革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关乎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意义和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收集、整理和分析了大量资料之后,研究随之要进入关键的阶段:提出观点或论点,形成理论。怎样认识理论?如何提出观点或论点?又如何建构理论体系?这是每一个研究者面临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将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师教育”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校本教师教育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厘定其目的,规定其内容和形式,还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做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杨骞 《辽宁教育》2008,(5):18-19
“提高教育质量,兴办学校特色”,成为2008年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成为《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靠质量求生存,靠特色就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所以学校变革必须重视学校特色的建设,学校特色就是学校传统、学校品牌、学校风格;学校特色就是不拘一格,有办学理念特色,有办学模式特色,有教育活动特色,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问题,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是一个重要的热门课题。本文将要从两个新的角度探索现代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发展趋势。 一 众所周知,教(Teaching)与学(Learning)虽然是两不同的概念,有其各自的规律和特点,理论和方法,但是人们无论是谈论教,还是研究学,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谈论教学(Instrucaion)中的教,研究教学中的学。教学中教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我国明末清初时的王夫之所说:“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理论建构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态势,数学教育学取向并不就是“ 教育学 数学”.数学教学耦动理论的建构需要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思辨法、演绎法、层次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围绕“ 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教/学得怎样” 等教学的基本问题,以教学耦动观为逻辑起点.数学教学耦动理论可概括为:一种观点,二大目的,三项内容,四个层次,五个环节,六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