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出乎教师的预料,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许是因为担心影响教学进度,打破教学计划,也可能是因为心里没底,担心难以控制局面,教师大多采取"回避对策",很少给予学生解答.待课后在作业中或个别学生的询问中发现普遍问题时,最佳教学时间已经过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把握好这稍纵即逝的"瞬间",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教学中的几则案例,谈谈自己对数学课堂教学瞬间的一些感悟,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把数量关系的研究转化为图形性质的研究,或者把图形性质的研究转化为数量关系的研究,这种解决问题过程中“数”与“形”相互转化的研究策略,就是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让“数”的抽象与“形”的直观结合,使问题的解决既直观又“入微”.当然,更多的时候需要以“形”的生动和直观认识“数”,帮助数量关系的建立,将问题简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对一道2008年数学高考试题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国高考福建卷文科22题为:如图,椭圆C:x^2/a^2+y^2/b^2=1(a>b>0)的一个焦点为F(1,0),且过点(2,0).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背景高三年级上学期 ,在复习三角函数的性质时 ,我精心挑选了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点A(- 1,- 3)是圆x2 +y2 =4上的一点 ,B、C为圆上的两动点 ,且∠BAC =30°,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选择这道题的目的在于 :一是紧扣课本主题 ,带领学生复习和巩固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变形 ;二是本题以解析几何的形式呈现 ,有一定的综合性 ,适合复习课用 .2 案例鉴赏案例 1教学过程形成解题思路 :S的最大值←S的目标函数 ←两夹边AB、AC的长 (已知A=30°) ←B、C两点的坐标←B、C为圆上两点 ,启发学生使用圆的参数方程 .建立目标函数 …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究二次曲线的一个几何新特性,并由此给出二次曲线的一个重要性质——"焦弦定理",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题目(第37届IMO中国选拔赛试题): 以△ABC的边BC为直径作半圆,与AB,AC分别交于点D和E,过D,E分别作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和G,线段DG,EF交于点M.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课堂范例选择得好,不仅能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通过范例的诱导、剖析,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复习三角函数的性质时,精心挑选的一  相似文献   
18.
"转化"策略是"正难则反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它是指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转化"策略是重要的数学解题策略之一,当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它无处不在.世界著名数学家雅洁卡亚在《什么叫解题》中指出:"解题就是把要解的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转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全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了,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品味命题理念,感受考查意图,洞察考试要求,明晰复习方向,是每一位高三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以09年高考试题为例,浅析数学高考复习应关注的几个方面,希望能对复习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当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