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贞观九年,唐太宗李世民踌躇满志地对众大臣说:“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勋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他雄心勃勃,意欲超越前代帝王,使自己的宏图大业绚丽夺目地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历史证明,其言并不过分。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即位时,面临的是一个“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的烂摊子。老百姓饥馑交加,东奔西走,怨声载道。至第二年贞观元年,关中饥荒,仍有卖儿卖女者。但是经过李世民和大臣们的精心治理,形势迅速好转。至贞观三年,已经达到“关中丰熟,咸自归乡”。四年,“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斋粮焉。”此后二十年间,国势更加蒸蒸日上。正史的这些记载,难免有夸大之处,然李世民之为政,在三、四年间便见成效,且实现了大治,这却是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党委书记在中国高等学校的特定环境中工作,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工作。如何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发挥凝聚人的核心作用,如何使自己的工作真正有实效,确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论断是我国改革以来经济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基本经验的总结。在商品经济的发展面前,我们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人们往往比较直观地看到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高教战线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如:领导和教师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创收、开发上,而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少学生中产生“厌学”情绪,弃学从商的问题日趋严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矛盾,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某种“滑坡”的表现,等等。这些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但它们是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给高校带来的冲击波中具有本质意义的现象呢?我认为不是。恰恰相反,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它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冲击,就本质上说,不仅是积极的,而且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就业角度讲,大学生在校学习是综合素质的积蓄过程,是职前准备过程:从教育的角度讲,大学生在校学习是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和个性养成的过程;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讲,大学生学习是进一步社会化的过程,从家庭这个微型社会到学校这个小型社会,再到具体的工作岗位这个大型社会,每一阶段都是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的忠诚管理是辅导员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辅导员违背心理契约将导致辅导员职业忠诚度的降低.在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契约的特点和辅导员职业忠诚度下降表现的基础上,从心理契约的构建、心理契约的调整和修补以及心理契约的维护等方面探讨提高辅导员职业忠诚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努力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载体、方法和手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凝  相似文献   
17.
要求改革政府主导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实现大学法人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一旦这一时刻来临,政府与高校是否已做好了准备?高校必须对法人化后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以便完成从治理结构、适应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管理机构以及内在运行机制的平稳过渡。否则,政府简单放权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8.
“三言”市民意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冯梦龙所编《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这三部书,集宋、元至明天启年间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在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思想史上也有其特殊的价值。“三言”凡一百二十卷,一百五十余万言,由于它们作者不一,时代参差,内容复杂,格调迥异,故文学史和小说史往往把它们分解为宋、元话本和明拟话本,分别进行论述;而一些专著,则多从考证其中各篇作品撰述的时代,以及追溯故事的渊源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这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但“三言”毕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