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张清华,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在山东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担任助教。199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1991年起留校任中文系讲师,先后被评为校级学科带头人及特聘教授,为山东省省级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并担任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获山东省第十三届社科成果一等奖(个人),另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个人)。2000年10月于南京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籍教授。从2005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张清华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涉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20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著作6部。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当代文学思潮、小说与诗歌的现象及作家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42.
桑哲 《现代语文》2006,(10):4-6
顾振彪,1942年12月生,上海市人,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中学语文教材总编辑,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中国语言学会学术委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3.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解放前曾任报馆记者、编辑、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书店总编辑,大学中文系教授。1978年后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兼任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校教授、客座教授。何满子先生先后从事文艺理论、古代小说、中国思想史、民俗学  相似文献   
44.
桑哲 《现代语文》2007,(12):4-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决定了语文课的主要媒介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代替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多媒体的应用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的负面影响?使用多媒体怎样才能使学生收益、避免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拓展了语文教学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呢?语文教学现代化是不是就是努力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45.
规范语言文字对提高语文现代化水平、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从政府领导机构到语言学术部门,从新闻媒体到语言文字工作者、语文教研人员,人们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但事实证明,不遵守语言规范,忽视母语学习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也是导致年轻一代语文水平整体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6.
为了纪念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这件我国文化史上的大事,11月28日上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座谈会.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45周年人民大会堂座谈会发言: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着手,对近五年特别是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汉字考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文章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字(其中包含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为标准,对试题中字形、字音、默写和作文四种关涉汉字的题目作了分析研究和详细的数据整合,从字形、字音的选材及考查频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高考语文汉字考查的方向和趋势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48.
张清华,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在山东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担任助教。199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1991年起留校任中文系讲师,先后被评为校级学科带头人及特聘教授,为山东省省级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并担任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获山东省第十三届社科成果一等奖(个人),另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个人)。2000年10月于南京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籍教授。从2005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9.
桑哲 《现代语文》2004,(10):2-5
张定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家级刊物《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人教社报刊社社长等职务。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等职。编辑、撰写、合著、主编“中学语文通编教材”、“初中重点中学分编教材”、《中学语文教学丛书》、《中学生怎样学语文》、《中学语文知识趣谈》、《中学生作文例话》、《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思想精粹》、《近现代名家作文论》、《建国五十年语文教材建设》《叶圣陶教育文集》、《初高中语文词语集释》等六十多本书。发表论述语文教学和教材建设的文章60多篇,撰写序言40多篇。《张定远语文教育文集》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0.
王希杰男,1940年生,江苏淮安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王希杰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语言观和方法论》、《现代汉语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等课程。1980年与吴士文等创建中国修辞学会,为第一任秘书长。王希杰教授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大家之一,他为中国理论修辞学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59年开始写作,1960年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列举和分承》、《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从此开始了他的修辞学研究生涯。40余年来,他在语言学原野上辛勤开拓、精心耕耘,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近600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编、合作主编或参编的著作近10部。主要著作有:《汉语修辞学》、《修辞学新论》、《修辞学通论》、《修辞学导论》、《语法、修辞、文章》、《汉语释疑辩难集》《王希杰语言随笔集》等,在国内语言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