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桑标 《家庭教育》2007,(1S):12-13
相对孩子漫长的一生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能力是否得以提升。内在发展动力是否持续等等。才是孩子未来成才的关键之所在。因此。我们应该——[编按]  相似文献   
22.
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小太阳”和“大太阳”现象。有意思的是,成人围着孩子转的“小太阳”现象其实只是独生子女教育的表面现象,而在这现象背后,那若隐若现的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大太阳”现象,似乎更为普遍,也是许多问题的实质所在。可以说,正是父母的自以为是和“任性”导致了“大太阳”现象。父母的“任性”往往持续时间长,对孩子的影响大。这些影响以负面居多,主要涉及三方面。首先,父母源于“任性”的过分关注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研究发现,逆反心理已成为不同年龄孩子的普遍现象,而父母源于“任性”的过分…  相似文献   
23.
智力测验是我们用来了解、选拔人员的常用工具之一,在教育、职业选择等领域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智力测验的结果,通常用智商来表示。目前流行的智力测验有多种,根据理论出发点和测试对象上的差异,每种智力测验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借助于智力测验来评价某一个人,但这种评价方式远还没有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因此,如何理性地看待智力测验和智商,比仅仅停留在关心智商的高低上更为重要。首先应该看到,智力测验的早期预测性有限。随着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社会、家庭热衷的话题,婴幼儿智力测验的应用也越来越…  相似文献   
24.
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孩子,身上肯定有优点有缺点,有长处有短处。在医疗上,医生对待病人通常习惯于将病人置于一台大显微镜下,把存在于病人身上的所有病灶统统放大,然后手术除之。  相似文献   
25.
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参与孩子的活动,与孩子一起玩玩泥沙,带孩子踢踢球、爬爬山、放放风筝,既锻炼了孩子的体力,又培养了孩子的男性性格特点,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到了父亲的慈爱。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拥有各不相同的心理世界。关爱孩子的内心,足更为宝贵。在对男孩的教养过程中,要鼓励男孩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一种鼓励的态度或教养方式有时比父亲与孩子在一起时间的多少更为重要。通过言传身教,鼓励男孩多参与户外活动和动手实践,加强与同伴的竞争与合作,从而培养男孩的果敢性、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做一个严慈并济的…  相似文献   
26.
注意力是伴随各种认知过程的心理状态。评价注意力的优劣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①稳定性:即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某个对象上,其标志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②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就反映出有较强的注意广  相似文献   
27.
在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早期心理迅速发展,在心理发展的不同领域,是否存在着对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期",如果存在,关键期的作用与价值究竟如何,成为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孩子的父母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关键期也是医教结合促进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8.
自我认识失实、自我体验失衡、自我调节失控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最主要问题。那么,如何促使儿童拥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呢?1.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活动,多与同龄伙伴交往。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儿童必须放弃“自我中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关心理解他人的心情;他们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评价自己,调整自己的言行,否则,他们很难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儿童的自我意识正是借助于一次次的误会、争吵、和好、共享而得到不断改进的。2.让儿童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无论儿童对或错、进步或退步,都可以让他自…  相似文献   
29.
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理弹性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已有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给予心理弹性不同的定义,虽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在进行研究时,都认可两个基本的操作性定义要素:个体遭遇逆境和个体成功应对.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对心理弹性变量的探讨;对心理弹性内在机制的探讨是心理弹性研究的第二阶段,这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综合国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注重生态学原则、进行细化研究、拓展纵向研究、加强认知研究和实施干预研究,将可能成为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0.
一、致使教师教学无助感产生和增强,遭遇专业生活的精神困境 科学主义的理论研究范式使教师对理论产生了望而却步的畏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教师专业生活的在场性、不确定性、价值性等特征使这种自上而下的理论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相契合甚至是相互抵触时,教师就产生了理论无用的认识.进而使自己的专业生活与专家的理论渐行渐远。结果,一方面是教师对理论的敬畏与怀疑,另一方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生活的无能为力,教师的教学无助感与焦虑感与日俱增,陷入了专业生活的精神困境而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