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一点笔者的具体做法. 1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完成测定冰的熔解热实验后,我对学生讲:现在还有一些剩余的冰块,请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提出实验方案后供应冰块.这时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不少方案,现列举几个如下: (1)测定冰块的密度. (2)观察冰浮在水面上,杯子作向上或向下加速运动时的浮沉情况. (3)观察冰在水中熔解后,液面是否上升.  相似文献   
52.
创造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从一个人的能力形成过程来看,创造力的强弱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教育与培养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从吉尔福特的能力三维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发散思维是最主要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利用课本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仅方便、实用,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就如何利用课本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谈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3.
梁旭 《物理教学》2013,(1):43-49
本文对2012年浙江省进行的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测试,进行分析讨论,认为教师中教学知识差异最小,实践经历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54.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即采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创新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等,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5.
读书=幸福     
爱上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它往往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以及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56.
教师的身教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师职业标准的要求之下,凭借自身的品行人格、学识才能、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仪表风度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身教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认识教师角色的示范作用:②加强修养,培养成熟性格,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⑦勤奋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以才学的力量激励学生;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行动的力量带动学生;⑤衣着整洁,注重仪表,以风度的力量熏陶学生;⑥兴趣广泛,爱好全面,以才艺的力量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57.
本文详细介绍了敦煌研究院藏藏经洞出土敦煌藏文写经的情况,以文献叙录的形式首次向学界公布.  相似文献   
58.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十分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们在加强科学概念的明晰性,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比较重视,但对物理中的各种图如示意图、矢量图、函数图、路线图、物件图及知识框架或结构图等则比较轻视.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正常人记忆的85%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4%来自其它感觉,以前人们研究视觉规律主要是为了记忆.笔者认为,让视觉参与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9.
梁旭 《教学月刊》2007,(3):24-31
一、近三年浙江理综高考物理试题知识点分析内容力学2004年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6分/题)总计15(牛二)、17(振动和波)、20(分析几种现象中的超重与失重)22(1)(螺旋测微器使用)23(16)(万有引力、平抛运动)25(20)(桌布上物体—两物体复杂过程问题)602005年14(牛二)、16(圆周运动与引力)、18(振动和波)22(1)(力的合成)23(16)(人与跳蚤—双物体双过程问题)24(19)(多过程多物体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582006年16(探月卫星问题)、19(共振问题)、20(人起跳时冲量与做功问题)23(16)(测量云层高度问题)24(19)(传送带与物体相对运动问题)53热学2004年20…  相似文献   
60.
有些力学问题,如果只用基本的物理公式求解,运算过程较繁,也很可能出现因物理情景模糊,而导致思路不清。若利用速度图象结合有关规律求解,则能使物理情景及思路清晰,运算也会变得简单。下面仅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