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梅大圣 《黄冈师专学报》1996,16(1):44-49,55
本文以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沉影响为基本依据,阐释了苏式关于“问汝平生功显,黄州、惠州、儋州”的形而上“功业观”的实际内涵,重点论述了苏轼在黄州期问的困顿中建立“平生功业”的成功范式。这个范式的本质特征蕴涵两个积极的层面:一是“非逃世之事,而避世之机”是苏辛点建立“功业”的精神支撑点;二是主劝地接近黄州人,适时地转移其生活方式,在与黄州人休戚与共的亲密关束中实现其“平生功业”。同时向读者展示了至夸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东坡居士形象。  相似文献   
22.
没有一流的教学,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古代学是大学本科汉语言学专业的基础课、主干课。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神圣职责,加强科学研究.尽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3.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本科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优质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古代文化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读原典、名著,增厚人文底蕴;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用近似描述的研究方法,考察了苏轼谪贬儋州后的人生情感状态,试图据以把握苏轼从儋耳北归至常州便溘然长逝的生命脉络。文章认为,苏轼离惠赴儋后,其生命的核能就开始发生裂变,这有两个方面的深层动因:一是政治“企慕情感”的彻底失落;二是痛失王朝云的精神打击。此二者形成了复杂的悲剧情感结构,使苏轼的生命强度弱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北归逢中的不意辞世.文章的考察和结论扬弃了苏轼气质评价中笼统的“旷达”说,揭示出赴在暮年阶段的一个真实的苏东坡形象。  相似文献   
25.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创作了近100首词,占其词作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充分民法了由政治角色转换为文化角色的抒情主人公,在政治逆境中确立的难能可贵的生命文化价值,以及文化生命的延续并渐至佳境的路数。这主要是:成熟地掺和儒佛道文化,正确认识人生,保持形而上的超越心态;成功地融入社会群体,与官吏、百姓建立真诚纯洁的美好情宜;热情地投身于大自然,柔和谐调主体与客体,从中体味人生之适;同时,始终高扬自我的人格个性。  相似文献   
26.
秦观在贬谪郴州前后所写的《阮郎归四首》是其在那段时间中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他遭贬郴州时期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主要思想基调是:孤独、怨愁与思友,是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无比感伤与对政治前景的极端失望.  相似文献   
27.
梅大圣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2):11-15,36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志”,是“以诗文传世”之“志”,并把立德、立功、立言,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28.
苏轼晚年在岭海时期的困境中接受了陶渊明“固穷节”的思想,学习陶渊明,调整心境和行为方式,“酣觞赋诗,以乐其志”,进入了“天地精神境界”,获得了人生和文学的双丰收,构建了于背逆之境实现人生成功的理想的人格模式。陶渊明精神伴随苏轼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29.
运用文化学理论,从词史与东坡词创作历程的背景上,考察东坡密州词。东坡之前,词坛上儒佛道文化未曾沟通。东坡知密州时的词作,融汇贯通三家思想,而又以其独特的“超然”思想为主要特征,具有浓郁的代表中国士人审美情趣的文化品格。东坡词既表现苦难忧患,又力图摆脱忧患,给人一种超越感,密州词是最早体现这一特征的代表。  相似文献   
30.
笔者最近于湖北黄梅县偶得黄梅《梅氏宗谱》(1934年版)。细翻检之,喜获文天祥《祭圣俞公》一文。查《文天祥全集》,该祭文未曾收辑。现将佚文布列如后,且略考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