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体育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功能要通过课程来呈现,其质量特色要通过其课程特色来实现。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既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活动体系,又是一种不断更新的过程,并因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和外在相关因素的刺激而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2.
新加坡在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学工厂、综合科技教学环境、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计划开发三大特点。   1.教学工厂。教学工厂是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结果。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更完善及更有效的学习过程,鼓励及开发学生的群体精神及实际应用能力;确保有关的培训课程与工业界的需求挂钩,教职人员科技专能的培训,以促进学校与工业界的联系。它的具体实施方法:一是将实际的工厂环境纳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便促进学生对理论教学的了解;二是将工业与科研项目视作教学工厂里的一个不…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展望楼一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力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应进一步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04.
我国的成人教育在机构设置、学生数量。硬件设备、软件建设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人、财、物的基础条件,也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客观上刺激了教育需求,对成人教育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一、“知识化社会”的内涵与核心“知识化社会”主要包括两类四种知识:第一类称之为显性知识,主要指事实知识(Knowwhat)和原理知识(Knowwhy),另一类为隐性知识,主要指…  相似文献   
105.
一、建立职业技术教育 新体系的初步构思   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要以改革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我们认为,完成这个过程,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 )社会化阶段   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化问题要从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以及职业技术教育自身体系的优化两方面来探讨。   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看, 90年代以来,以产权结构调整的资产重组为重点的改革,加速了“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和资源扩张”同时并进的路子。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组织结构中的有…  相似文献   
106.
高职院校定位与发展模式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要体现高职教育的性质并发挥功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定位.在人才培养结构方面,目前应坚持专科层次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条件成熟的可培养高一层次人才.在专业结构方面,向综合性方面发展,促进专业交叉,整体提高.而其发展模式要向多样化方向推拓,为行业和地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7.
关于上海市创立“一流成人教育”的研究楼一峰一、“一流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流成人教育”是一种以指向未来为特定目标来改进成人教育实践的有意识的尝试,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必须不断革除旧观念、旧制度、旧方法;二是制定和提出新成人教育目标,终身教育观或成人...  相似文献   
108.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设计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精品课程设计和发展与社会需求、行业标准、就业市场导向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把握高职院校的课程呈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趋势,发挥高职院校课程研究和开发的效益,构成优势突出而又平衡的课程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109.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与构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提出高职院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应有的自主权,使学校课程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课程内容要影响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提高;开放的课程总量要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课程教学过程和回应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问题.所有这一切,都不应因学校规模极度扩张而导致课程评价与管理效果的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