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受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我国边疆主要是新疆地区部分地出现了群体分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组织分化、意识形态分化、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区域分化与领域分化等等。鉴于新疆地区多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可以发挥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通过价值观念整合、制度组织整合、礼仪规范整合等实现对地缘政治格局中不同群体的整合,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以多工序、非单一主体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为例,依托田野调查资料,总结其传统传承模式即家族内传承与作坊内师徒传承,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工厂内固定制师徒传承模式对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之利弊。认为类似非遗传承时要以保留手工技艺为本元,充分发挥带徒传艺式师徒传承模式的价值,并讨论了类似非遗项目由个体传承人身份改为团体传承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彭德怀同志曾长期战斗工作在西北地区。在此期间,彭德怀针对西北地区的实际以及自己工作的体验,形成了系统的民族思想。他的民族思想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在民族宗教人士中开展民族统战工作;重视发展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这几个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对当时在西北地区开展民族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今天进行西北地区经济建设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科研的认识理解、实施过程、课题成果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通过给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准确的定位、更新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科研能力、建立有效管理与成果评价转化机制等措施消减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课桌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桌文化作为一种校园亚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中。文章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从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文化解读。课桌文化的内容大体包括学习、生活、爱情、交际和其他等五方面。其出现的原因除了匿名效应外还与社会、学校、同辈群体、大学生自身等因素密切相关。运用文化人类学的传播理论、功能主义理论以及阐释人类学理论等分析课桌文化,认为课桌文化是文化传播的必然结果,能够满足大学生心理宣泄等文化功能,具有大学生群体认同的私密空间等标示意义。必须正确认识并采取其他方式取代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民族学教学改革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学进行教学改革,必须把握好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培养复合型即兼具学术能力和应用技能的人才的需要,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第二,民族学教学改革应该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少数民族论略--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以兰州市为视点,通过分析认为,兰州市城市少数民族的来源既有历史上的定居迁移者,又有建国后新近迁入者,还有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流动人口.并基于此将兰州市城市少数民族主要划分为世居少数民族、新近少数民族以及流动少数民族三种类型,最终总结出兰州市城市少数民族具有民族成分多、人口增长快、回族穆斯林人口数量多,多居住在城区且既有集中性又有分散性,结构呈现多层次性,有较强的流动性以及民族意识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北魏孝帝改革包括极为详尽的内容,它要求鲜卑族在生活方式上上向汉族告拢,如改汉姓、着汉装、操汉语、与汉族通婚、遵守汉族的丧葬礼仪,这些政策与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一起,促成了鲜卑族社会的巨大变迁,在鲜卑族体消失的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汉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对于如何处理死者形成了自己的丧葬思想,成为民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丧葬、强调厚葬久丧、反对以人殉葬以及对丧礼的来源、服丧的条件、丧葬的功能与改变葬俗之认识等方面。孟子的丧葬思想反映了其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仁、礼、孝与性善成为他丧葬观的基础。其丧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