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有机肥料对土壤硅素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对硅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活性氧化铁、铝含量是影响土壤硅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添加有机肥料使土壤吸附硅量降低,其降低幅度受有机肥料种类的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添加有机肥料后,土壤对硅的吸附也具等温吸附特征,其等温吸附曲线可用简单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 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52.
不同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对菠菜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显著。(1)铵硝比对于菠菜各部位含氮量的影响不大,随着铵硝比的下降,菠菜植株累积的氮素显著增加。(2)适当增铵有利于磷、钾的吸收和累积;铵硝比为25:75的处理,菠菜植株中磷、钾含量和累积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53.
设施无公害菜豆平衡施肥技术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菜豆营养成分及其植物营养特性的分析,结合近年来菜豆施肥试验结果。提出了设施无公害菜豆平衡施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4.
依据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构建、理论教学环节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与做法,以期为卓越计划下环境类其它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氮素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氮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超过200 kg/hm~2后,产量变化无显著差异。在氮素水平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容重、出粉率、硬度逐渐增加,但无显著差异,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小麦籽粒磨粉品质参数呈下降趋势。粉质仪参数在施氮量3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在施纯氮0~300 kg/hm~2范围内,小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增加,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粉质仪参数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6.
本文针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对测定蔬菜中铅含量的三种前处理方法———HNO3-HClO4消化法、H2 SO4 H2 O2 消化法、微波干灰化HNO3 HClO4法进行比较研究 ,证明微波干灰化HNO3-HClO4法具有氧化完全 ,药品用量少 ,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58.
土壤外源尿素水解速率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对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培养时间、尿素浓度的关系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尿素水解速率与四因素的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培养时间和尿素浓度与尿素水解速率呈二次回归关系;(2)对尿素水解速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培养时间>尿素浓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3)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黄瓜植物营养特性的分析,结合我们近年来黄瓜平衡施肥试验结果,制订了设施栽培无公害黄瓜平衡施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稻壳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前10周,生物炭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获时,生物炭对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生物炭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增加,并且当生物炭用量为5%时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对土壤p H、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