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试图以近期活跃在各地方荧屏的民生新闻为例,对媒介平民化传播的特点、手段、影响等进行研究分析.本文认为,贴近民众的媒介内容、平易近人的表达形式、深度互动的传播模式,是大众媒介平民化传播的主要特点和手段.这种平民化传播在营造公共空间、彰显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但应避免由此导致媒介文化的低俗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新媒介正日益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给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但若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则会使大学生在信息超载中陷入自我迷失,在随意表达中导致理性渐失,在虚拟社交中形成认知误导,从而消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绩效。所以,大学生需要目标明确、理性而适度地接触与使用新媒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缩小农民信息沟这一视角,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效用进行了分析。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6县(市)进行调查、访谈后得出结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信息可接入性、提高农民信息利用能力、培养农民信息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用优势。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河南卫视新推出一档文化娱乐类栏目《知根知底》,本文认为该栏目在文化类栏目的娱乐化呈现上做出了尝试,力求做到节目定位收放有理,节目形态收放科学,节目设置收放有度,节目效果收放有节,节目推广收放有序,但节目在细节表现、制作手段、内容把控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汪黎黎 《新闻爱好者》2010,(10):138-139
文化遗产虚拟再现的概念及特点 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是指运用影视、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还原文化遗产,或创设体验文化遗产的虚拟情境,从而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播。随着世界各地大量的文物被战争毁坏,大批文化遗产被纷至沓来的旅游者破坏,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而虚拟再现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灾难无疑是一幕幕令人扼腕垂泪的悲剧:“9·11”中世贸大楼在瞬间夷为平地;印度洋海啸夺走了20多万个鲜活的生命,无数家庭家破人亡……对灾难的及时报道是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需要,但由于灾难本身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再加之目前的灾难报道常常走入贩卖悲伤、渲染恐怖等误区,灾难新闻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杀伤力。笔者认为,灾难本身蕴涵着深刻的审美价值,如果按照美学的理念来报道灾难新闻,有利于降低破坏性,挖掘其内在品质。悲剧是美学上重要的审美形态之一,这种审美对象具有普遍性的悲剧矛盾和悲剧冲突。亚里士多德最早针对戏剧艺术提出了悲…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这股潮流实际上是在当前的电视竞争格局和大媒介环境下,地方电视媒体面临巨大压力之下的一种“求生存”策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的实质内涵和精神品格并未得到深入的挖掘,这类新闻至今仍面临着概念上的模糊不清和理念上的误区,因此很容易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渐行渐远。本文试图对电视民生新闻所标榜的“民生”、“人文关怀”、“三贴近”等概念在当下的本质内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