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学计算中的电路安全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流电路问题,电路中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用电器,计算时要同时考虑电表、滑动变阻器和用电器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值;  相似文献   
12.
生活体验:在用照相机拍摄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时,通过调节像距(即调节暗箱的长度),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通过镜头(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清晰地落在胶片上.提出问题:人的眼睛也相当于照相机,那么眼睛是怎样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呢?猜测和假设:人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物体通过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像距(即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是不变的,眼睛要将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由于物距的不同,势必是晶状体焦距发生了变化.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选用焦距分别为f…  相似文献   
13.
一、已知物距、像距例1 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确定这个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一定是实像;又因为像距大于物距(v>u),所以像一定是放大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距u、像距v和凸透镜的焦距f的关系是:f2f.又由题给信息可知:u=15cm ,v=20 cm,可得:2f>15 cm>f①20 cm>2f②解这两个不等式,可得7.5 cm相似文献   
14.
初中热学涉及的内容多而杂.下面我们将这部分知识整理一下,帮助同学们掌握规律,抓住重点,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一、一个热量计算公式一个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Q=cm驻t.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使用热量的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的是:当物体吸收热量时,驻t=t末-t初;当物  相似文献   
15.
16.
题目:船在静水中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一次的时间为t1,在流动的水中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一次的时间为t2,比较t1和t2的大小,答案是( )A.t2t1C.t2=t1 D.无法判断方法1:数学法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许多熟语都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熟语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也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能对生产、生活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下面列出的这些熟语中就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一、大火煮粥,小火炖肉煮粥时,水大量蒸发,会带走许多热量,故需用大火快速加热;而炖肉时,因水面上有油盖住,水蒸发得很慢,所以小火加热即可。二、高处不胜寒原因有两个:(1)大气的主要热源在地球表面,距离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高山上的风速大,加快了山上水分的蒸发,快速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三、大树…  相似文献   
18.
南极十问     
南极大陆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这是对南极气候环境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已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冰的特性,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小实验.这些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现举例如下.[实验一]用冰制霜夏天,将用纸包好的冰块从冰箱的冷冻室中取出,你会发现纸上立即蒙上了一层"白粉",这就是霜.生成霜的原因是靠近冰块的空气被急速冷却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其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水直接由气态变成了固态.  相似文献   
20.
借助图形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能将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描述得形象具,体给我们分析和解答问题带来许多方便.现举例说明如何,应用作图法解光学选择题.例1正在游泳的人,潜入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是路灯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灯的实际位置应().A.高一些B.低一些C.一样高D.不知人在水中的深度,无法确定解析作图1M M是水面人:,',眼的位置在水面下某处路灯在岸,上A点处选取从A点斜射到水面.的两条光线AO AO它们在水面、',发生折射因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以OC O C射入人,、'眼人眼感觉到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