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沈洪满 《新高考》2004,(6):53-54
立足现实问题,考查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是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2003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新一届领导集体沉着应对,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人均GDP突破1000美  相似文献   
42.
【背景材料】材料一: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材料二: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  相似文献   
43.
【背景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以下简称《决定》和《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练习设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  相似文献   
44.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5.
对“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材料】弱势群体是由于种种原因 ,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劳动者。“弱势群体”大体包括四种人 :下岗职工、“体制外”人员(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 ,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 ,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民工和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先生给界定的)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朱总理第一次郑重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学术语。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扶助弱势群体成了今年“两会”的一大亮点。朱总理强调 ,…  相似文献   
46.
沈洪满 《新高考》2006,(4):7-10
图表式论述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能力要求的最高体现,许多考生在平时解题时由于缺少自觉意识,忽视了对图表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图表题的特点及解题要求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往往失分较多。为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把握图表式论述题,本文特意整理了几幅图表,并作一简要分析,希望同学们读后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47.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1.以人为本。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鲜明地体现在每一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当中。从经济学角度看,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和坚持群众路线的观点;从政治学角度看,说明政府转变职能,强化了服务意识,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关注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所下降,粮食安全引起广泛关注。我们之所以要确保粮食安全,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从哲学角度看,维护粮食安…  相似文献   
48.
一、财政赤字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在学习高一政治下册“财政收支平衡”内容时,教材中指出,“财政支出大于收,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否则,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这说明财政赤字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而上册在讲“通货膨胀”内容时,则指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通货膨胀。”这说明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而造成的。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财政赤字的增加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9.
新课标教材《生活与哲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考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学习《生活与哲学》,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道理变为自己锐利的精神武器,用于观察、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哲学知识时,既要扎实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主要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50.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你认为目前做好这项工作应从哪些方面着手?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已延续了2600多年的历史。材料二: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达3945.66亿元。正是依靠农业“乳汁”的哺育,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为什么会出现“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这样的赋税制度?它们的实施有什么意义?(2)从经济学的角度,结合新中国的国情,谈谈国家征收农业税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