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学生用"好像"造句。低年级的小朋友会这样写道:"弯弯的月亮好像小船";"妹妹的脸蛋好像红苹果"。比喻准确,语句通顺。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写的比喻句竟然还是不外乎"天上的太阳好像个大火球"之类的言语。这就像学生在写一个人的外貌时用"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样千篇一律。这样的语言是僵化的,是没有生命的,每一个词句都不是学生心里所想,不是学生内心所抒发的言语,它缺乏情境性和对象感。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整体思路1.确定学习主题。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主体,参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设计了“小故事大道理”这一学习主题。2.选择阅读文本。根据与教材的关联,学习主题的任务单元有遵循、调适、创生三种建构方式,本单元采用遵循的建构方式。教材选编了古今中外的七个寓言故事,这些故事为任务群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从小我就向往当一名邻里乡间人人敬重的老师。” “我当老师,是因为我喜欢当老师,当老师是一辈子的事.当一个好老师是人生最大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朗朗书声,是语文教师的莫大享受。但不知从几时起,朗朗书声变成了一种声音,那声音比较尖细。乍一听,似乎全是女生的诵读,其实不然。指名一男生朗读,摇头晃脑,听来似乎抑扬顿挫,却是一种憋着嗓子的怪腔怪调。令人不解的是,在某些公开课上,某些老师还对这些怪腔怪调的朗读褒以赞誉之词:读得很有感情!更有甚者,老师的范读也带着这种特别的味道。让人不禁感叹:感情朗读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一位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1+1=2——这是数学课。1+1=7——这是科学课。1+1=……——这是语文课。这话背后的意思是,数学课注重客观,科学课注重思考.语文课则承担着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心智技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文化传递。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前喻文化是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年轻者向年长者学习的文化;同喻文化是指同代人相互传递、交互学习的文化;后喻文化是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文化。有传递意味着有落差,有落差才有教与学的可能。"三喻文化"为我们寻找教与学的落差,确定学习的起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板块一:巧拆"鹬"字,轻松识记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谁会念?生:yǜ。师: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擦去"鸟",留下"矞"),念什么?生:yǜ。生:"鹬"是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念yǜ。师:真了不起!你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矞"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去掉"矛"字头(擦去"矛",留下"冏"),这个字又念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内在的秩序",即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汉语文"意合"等特征以及教与学"内在的秩序",在百年语文的"文白"巨变中渐趋模糊乃至失序,至今难以摆脱"高耗低效"的泥潭。发现与重建汉语文教学"内在的秩序",回归汉语特有的联结性学习方式,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时代使命。一、教的内在主张:语文联结教学"小学语文联结教学"是指:把握与改善影响儿童语文素养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以联结性学习为基本方式的语文教学,着眼于儿童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课堂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代替学生读课文,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照本宣科的演讲,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老师最后的满意,是因为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殊不知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因此,老师要学会等待,在课堂上多一份温情、冷静而富有智慧的等待,在等待中倾听花开的声音,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