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4513篇
科学研究   525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312篇
综合类   137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74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8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5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才难得”,代有雄才崛。千锤炼,万盘劫。一身都是胆,方显英雄色。冲破了,茫茫长夜东方白。  相似文献   
102.
103.
有人说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有人说 ,建筑是建造供人居住的空间。两个截然不同的定义却集建筑于一身 ,代表了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建筑的复杂性 ,决定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从功能上来说 ,建筑设计要满足各种实用需要 ,具有技术的特征 ;从形式上来说 ,建筑还要满足人们美学欣赏的需要 ,具有艺术的特征。工厂生产的技术产品可以是批量的、重复的 ,艺术产品却不允许重复 ,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计离不开创造 ,也就有了建筑创作之说。正因为如此 ,建筑教育界始终认为 ,学生们学会建筑设计便自然而然地赋予了他们创造性。然而 ,这种自信却被现实所打…  相似文献   
104.
关于错误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有了错误时,笔者就向学生讲了如下寓言:普通人问圣人:“世间什么最贵?”圣人回答:“错误.”又问:“何物最便宜?”圣人仍答:“错误。”学生想一想就能理解:会分析错误的原因,会吸取教训,错误是无价之宝;不分析原因,不吸取教训,错误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105.
主动选择意味着一种勇往直前的执著;被动选择亦是一次开阔眼界、重新定位的机会。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新生进大学后的感悟。现在回首再去看那场高考和漫漫高三,总有种恍如隔世之感,就像Penny在歌里唱的那样:“我这里一切都变了。”时间是件很特别的东西,有时你能特别敏锐地感到它的步伐.觉得时间飞了;有时却又发现它刹那间停滞了下来.让人煎熬;可下一刻它又拉长了.几分钟被拉长成了一条望不到尽头的线……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扩展了R.H.Penfield,周凌云、吕家鸿等人以前对相对论振子的研究,探讨了简谐力在洛仑兹变换下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所得结论对诸如分子光谱等问题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组织下,我们一行人跨越了千山万水,从江苏的四十多所学校,汇集于苏曼教育国际中心,在苏曼中心专家的组织与指导下,赴英国的几十所大、中、小学采撷了各种教育信息,聆听了  相似文献   
108.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09.
美点赏析这是一篇充满理性色彩的散文,作者却以感性的笔法含蓄地为读者解读了人生的密码。全文行文流畅,开篇切题,“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从而提挈全篇。作者展开联想,先将“生命”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那滚滚东流的江水,源自高原冰雪,聚百川而成,气势磅礴,一泻千里,颇具震撼力。作者以“享乐”一词活灵活现地概括了这“一江春水”“行程”的特点,百折不挠而从容坦然。然后,文章以含蓄的文字,借用四个“有时候”形象描述了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特点。遇到“岩前阻”时,它“怒吼”搏击,势不可遏,一泻千里。…  相似文献   
110.
谈带有历史典故、社会习俗、宗教背景英谚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这种英谚的翻译,是准确翻译的障碍之一,必须首先弄清它们的背景知识,才能得到较为正确完美的译文。具体翻译建议,请洋细阅读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