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6篇
文化理论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智能算法、算力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正悄无声息地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深度嵌入与整合,人机协同、跨界融合与共创分享的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生产精准化、叙事感性化与呈现场景立体化提升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精度、温度和效度。与此同时,错误社会思潮耦合智能技术进行隐蔽渗透、新兴智能技术的不确定性、资本与人工智能的合谋、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在“拟态环境”中的结构性失衡等挑战直接导致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不断暴露。因此,须从强化价值引领、增强技术赋能、加强制度保障、深化意识形态供给侧改革等调适进路出发,力求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智能融渗“”智能变革“”智能保障“”智能供给”。  相似文献   
42.
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从我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由此,提出四点建议:完善国家院士制度;完善我国科学奖励制度;彻底打破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现状;加强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43.
学术期刊微信推送文章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试图找出影响学术期刊微信推送文章传播效果的因素,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引入新闻编辑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微信传播力指数(WCI) ”为标准,将排名前50%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和后50%的微信公众号分为A、B两组,对A、B两组的微信文章进行比较,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等,分析了72个学术期刊公众号中的1222篇文章。【结果】 发现传播效果好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时使用了更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更重视内容的筛选和修饰。【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加快了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学术期刊应更加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学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4.
海伦.朗基诺从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客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科学客观性思想,认为科学探究中有主观、非经验主义的因素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科学共同体对研究成果评判质疑的程度和范围。尽管她的科学客观性思想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但是这种强调社会化、情景性的新的知识范式对于改变未来科学的知识图景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呈现出隐蔽性不断增加、复杂性显著提升、对抗性持续增强的基本特征。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与全效媒体的迅猛发展加剧意识形态茧房效应,助推网络谣言扩散,网络圈群加速形成,激化管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生产风险、内容风险、传播风险与管理风险,这些风险极易衍生并转化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要风险变量。对此,应以增强价值引领效度为遵循,以提升智能技术治网水平为主线,以构建立体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抓手,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为保障,主动冲破“信息茧房”、精准狙击“网络谣言”、全面赋能主流意识形态“破壁出圈”、推动全媒体传播效能“稳步提升”,筑牢全媒体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46.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反教条主义到今天自由主义的风行,波普尔的反历史主义、提倡开放社会的哲学思想顺应时代需要,在中国的传播可谓高潮跌宕。波普尔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突出展示于著作翻译、学说引进和研究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47.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背景提出“道德熵”的概念并以“道德熵”表征道德系统的存在状态和演化趋向,其认识、方法与价值标志着一种伦理研究和道德实践模式的创新。复杂系统理论及熵理论是人类在近现代科学探索中创造的辉煌成就,不断推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推动认识论与方法论向纵深领域拓展延伸,因其学科体系日臻完善而被称为“21世纪的科学理论”。文章基于熵理论展开道德熵的研究,以表征道德主体系统“人之为人”“人之为类”的存在状态与演化趋向并考察其运行规律,探索一条伦理道德研究应用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48.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作为一个有着时空广度和人文厚度的历史人物,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近年来,对于文化问题的关注日益升温。而费老对于文化的研究,从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宽阔视野和独特角度出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尤其是在晚年,费老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注重吸收国外优秀的科学精神,认真思考文化的社会性,经过数十年思考与研究写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大力倡导"和而不同"文化观,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文化自觉"理论,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对话与文化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研究费孝通的文化观,不仅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9.
蔡尚思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史、文化史学家,但是从文化角度对其思想关注的人并不多。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蔡尚思的思想文化观的产生发展追根溯源,并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蔡尚思对中西文化的世纪回眸三个方面解读蔡尚思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50.
约瑟夫·阿伽西继承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思想,并对科学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进行批判性的理性分析,形成了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思想理论。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是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探寻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追寻多样性中存在的共同价值,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对话,积极应对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挑战,最终促进科学文化进步。本文尝试对阿伽西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目的是阐述阿伽西的科学文化多元论的科学哲学思想和科学的文化向度理论的思想贡献及其科学慰藉的局限性和多元论标准的不确定性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