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教学目标与知识观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在课程、教学领域中的反映和具体化。关于如何确定教育目的,教育家们一直在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之间徘徊不定。社会本位论者如洛克、赫尔巴特、斯宾塞强调社会的需要,个人本位论者如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强调儿童发展,双方  相似文献   
62.
一 "活动"概念是近现代哲学的基本范畴.在西方哲学史,黑格尔首次阐述了关于活动的思想①.他在<历史哲学>中将世界描绘成一种"理性"的发展过程.在他看来存在于我们思想之中的精神本性是自由的、抽象的、内在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意志的创造活动,才能体使理性的自由本性外化、对象化,并在世界历史中实现自己和确证自己,然后又通过活动回到自身.正是借助意志的活动实现着"理性"向世界历史现实的转化和世界历史现实向"理性"的转化.显然,黑格尔的活动观具有深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他强调活动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3.
言与意、知与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教学论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知识具有实质内容与形式特征两个维度,智慧蕴涵在知识内容与形式之中,智慧生成包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知识形式的复演。不同知识有着不同的实质内容与形式特征,具有不同的智慧功能。转变教学方式,掌握知识形式,是由知识通达智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4.
科学知识在内容上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适性、单维性,科学知识的探究形式为因果说明、主客分离、客观方法;科学知识的表达形式为科学概念的操作性,科学判断的数学化,以归纳方式为主要的推理形式;科学知识旨趣体现在对自然的描述、解释与预测。科学知识的价值体现为科学的道德价值,科学的审美价值,科学的方法价值。科学知识独特内容、形式、旨趣与价值对科学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均有重要影响。科学课程开发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60年来,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从"主要学科"、"重要基础学科",到"科学启蒙课程";课程目标从知识教育为主、全面发展到科学素养养成的发展历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与地球、宇宙。内容选择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符合儿童特征、联系学生周围实际、适当考虑趣味性与实践性。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从螺旋式、直线式安排到螺旋与直线并重,再到综合统整,从纵向组织为主走向以横向组织为主,从突出逻辑顺序到突出心理顺序,并适当照顾季节性。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定位、领域设计、内容组织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6.
校本课程实施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从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学科化、教材化、活动化、师本化等误区。走出校本课程开发误区的对策有: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为校本课程合理定位;多类并举,规范实施,提高校本课程的科学化水平;加强课程监管与督导,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推进课程开发常态实施。  相似文献   
67.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传统的以被动、接受、单一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遭遇着严峻挑战,新的学习方式正在形成之中,新课改呼唤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又以他们自己对学习、对知识的理解为前提。所谓知识观是指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习得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它影响、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本研究旨在了解当下中学生知识观的总体特征和学习方式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提供依据和对策。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扬州市…  相似文献   
68.
知识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客观的“事实”领域加以对待,无论是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还是课程的实施和教学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完全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传递“价值中立”的知识是难以实现的教育鸟托邦。正确对待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特征与客观性是课程编制与实施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教育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对于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深化至关密切,近20年来人们在教育实验的概念、本质、特征、类型、功能、科学化与规范化等问题的认识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70.
知识观的形成是伴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反省思维能力的增长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家庭、学校与学生个体知识活动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交织的结果。个体知识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前意识、萌芽到确立并走向定型的发展阶段。学生知识观的培养对于其学习、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