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师范院校IT资源库建设的媒体素材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IT资源库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它包括媒体素材库、试题库、案例库、课件库、资源索引库、网络课程库等,是需要各级各类学校长期建设与维护的一个系统工程.鉴于IT资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IT资源库建设,应尽可能规范统一,力求库与库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数据共享,方便检索,提高使用的效益和效力.  相似文献   
72.
IT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T整合于学校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用系统科学理论作指导,构建IT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模型,确保创新人才培养指标、IT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绩效技术等子系统相互联系、协调,构成多维的、非线性有机整体,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网络资源利用成为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并优化网络资源建设,文章以微博、论坛、网络百科三大平台为例,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不同平台中网络资源的内容、利用过程、发展规律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网络资源互动程度与知识产出关系模型和未来学习平台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4.
针对异地网络教学中重视教学资源建设,轻视师生实时互动的实际,提出设计"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平台:数名学习者共用一个异地学习终端组成学习小组,多个异地学习终端共同组成网络课堂;每个学习终端屏幕均可同步显示主讲教师视频和演讲稿,分屏同步显示其他异地学习终端视频;教师可以允许异地学习终端或指定单个学习终端同步视频发言,还可以组织几个异地终端形成讨论组,在组内同步视频自由发言。  相似文献   
75.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教育信息资源不仅是一种信息资源,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承担着一定的文化价值。文章从定义的角度和资源文化的视角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起源、内涵、特征作了深刻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从以人为本、伦理学和美学等方面来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为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提供新途径,同时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合理建设。  相似文献   
76.
针对人文精神匮乏,人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弊端日益突出,提出利用虚拟展览馆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分析了虚拟展览馆设计的理论,利用虚拟现实等相关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Abnet的古代诗歌文化展览馆系统,并探讨了其在人文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7.
从技术的两面性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技术的两面性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信息技术也具有其两面性,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给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读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合理减轻负面影响的几点意见,以便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78.
在分析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经费投入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共享互换”资源建设模式,设计了教育信息资源仿真平台。该平台涉及两大部分和4个模块:一是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提升,包括企业模块和资源模块;二是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包括学校模块、用户模块。教育信息资源质量通过企业开发优质资源得以提升,使用效率通过学校用户使用资源量得以提升。设计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及其四大模块,可为后续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9.
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已从量的扩张发展到质的提升阶段。针对目前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而导致投入效益低下的问题,文章提出优质教育信息资源购买决策的"按需付费"方式,构建了基于用户反馈的教育信息资源购买服务计量模型。并且,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了基于用户反馈的教育信息资源经费投入动态变化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需付费"方式可以实现:用户对单一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率越高,该资源获得的经费投入就越高,资源开发企业改进资源质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