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34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81.
《八路军军政杂志》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出版发行的一份重要杂志。杂志曾为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作出卓越的贡献。本文就其在宣传鼓动工作方面的贡献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82.
对比李娜四次大满贯决赛数据,多方位分析在不同的比赛环境,面对四位不同技战术类型的世界一流选手,李娜的技战术特点和临场心理特点变化,探究其惊艳大满贯带给中国网坛的启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并重,做强基础,提升我国网球的职业化程度;输出引进,聚世界资源,凝世界智慧,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重视成功效应,引进国际职业赛制,提升中国网球的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683.
传统体育养生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提出了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归纳出传统体育养生实践的共性锻炼要素,并依据锻炼方式和养生机理,将传统体育养生实践分为四个类型及相关子项,厘清含义,初步形成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实践架构,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4.
685.
贵州镇山村布依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依族村寨的魅力在于其原生状态的民族文化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贵州镇山村为例,在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摸查、整理、评述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开发目标、开发原则方面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686.
FRBR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为当今编目界热点问题之一。介绍了FRBR概念及发展历史,从FRBR的价值及在我国的编目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7.
作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发达程度低且不平衡的中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两极化以及农民收入持续偏低等现实情况表明,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农村经济领域内缺乏有效的金融供给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合理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构建农村金融新体系则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88.
高职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本文就我校高职汉语教学的特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实习手段都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9.
国外有关知识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知识测量与评价以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缺乏对知识本质的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测量与评价则以不同类型知识的表征为基础,依据知识建构过程和结构的特点设计测验来测量与评价知识获得。这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将有助于改变学习、教学与测量和评价相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690.
“问题”已经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是:确立目标及探寻方法;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问题”应遵循问题性,多数性,个体性原则;课堂提问有记忆性提问,说明性提问及探究性提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