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专题学习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具有读写一体的实践特征。在专题学习下开展的写作教学,“教什么”受专题学习和习作活动双重任务情境的制约,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其教学策略:分析双重任务情境,明确写作的要点;依据学情搭设写作学习支架,在探索中生成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转化并运用核心写作知识是教学内容生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身体累了,我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我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慰藉。书是流淌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  相似文献   
13.
身体累了,我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我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慰藉。书是流淌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  相似文献   
14.
我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归纳出几种激趣方法。一、讲好“序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序言”是学习地理的导向。讲好“序言”课,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学习地理课的清晰轮廓,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序...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历史"模块-专题"式课程结构的重大变革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层面体现了全新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这是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大破大立,是对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与教科书编写"系统性"的挑战。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等各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模块-专题"体例的鲜明特点,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领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体例的争鸣。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刊发了肖家芸老师的<<雨巷>教学实录>,作者自称是"活动化教学".从实录的名目上看有:"活动一:听读""活动二:交流""活动三:研读""活动四:品读"."听读",就是听配乐朗读课文,这样做的人很普遍,这种"活动"有新意吗?"交流",不就是师生进行互动吗?"研读"与"品读"有什么区别?"读",并不是"诵""念",本身就含有品味、琢磨、领会的意思."研""品"意思还是如此.在这些名目上做点儿新花样儿,其实质却没有什么真正的飞跃.这种课改"思路"就不对!  相似文献   
17.
始于2001年的第八轮课程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对话式、讨论式、合作式、参与式等教学模式纷纷在语文课堂上登台亮相,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语文参与式教学是借“中英甘肃基础教育合作项目”的契机,进入中学语文课堂,经过几年的学习、借鉴、实践、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学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习惯和合作技能的评价——基于小组层次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 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 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教学如何深入开展,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教师的解读视域,这是摆在每一个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为了引发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将以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和《爱莲说》两文本的哲学思考为例谈谈我们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部地区某县城乡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我国中部地区县域城乡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依然严重不均衡,教育经费投入依然很不均衡,师资力量依然非常不均衡,城乡学校教学质量也存在太大差距。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的推进策略是:(1)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应在提供充足财政支持的同时,确保办学经费的合理分配;(2)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科学合理地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必须方便农村学生就近入学,着重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缩小校际间的明显差距,乡镇和农村学校应提升办学质量而非扩大办学规模;(3)扎扎实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4)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建设城乡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